第37頁(第1/3 頁)
【現實解說】朝令夕改,有法不依,拍腦袋決策,大話空話套話,凡此種種,都是失信於民。
720(1324)★★
子貢問曰:&ldo;鄉人皆好之,何如?&rdo;子曰:&ldo;未可也。&rdo;&ldo;鄉人皆惡之,何如?&rdo;子曰:&ldo;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rdo;
【譯文】子貢問孔子說:&ldo;全鄉人都喜歡、讚揚他,這個人怎麼樣?&rdo;孔子說:&ldo;這還不能肯定。&rdo;子貢又問孔子說:&ldo;全鄉人都厭惡、憎恨他,這個人怎麼樣?&rdo;孔子說:&ldo;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鄉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的壞人都厭惡他。&rdo;
【解析】其實這段話的意思也可能不是指人,而是指事。孔子的回答當然是正確的,就是要子貢多聽些意見,不要偏聽偏信。不過,執行起來比較困難,因為好人和壞人怎麼分?而且,好人和好人之間,壞人和壞人之間的意見也未必就一致。
按照孔子的意思,好人不可能擁護壞人,壞人也不可能擁護好人。按照孔子的意思,一件事情如果好人擁護,壞人就會反對;壞人擁護的,好人就會反對。所以,當好人和壞人都說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好話的時候,總有一方是被脅迫的,說明這個人一定不是個好人或者這件事一定不是好事。
這是子貢在做信陽宰之前或者期間,來向孔子請教。大致孔子的這個回答讓子貢覺得當個官真的很難,整天還要去判斷好人壞人。後來,子貢沒有當多久的官,就辭職不幹了。最終,他還是去經商了,並且成為一名富甲天下的大富商。
【現實解說】一個人或者一件事&ldo;全體透過&rdo;、&ldo;一致贊成&rdo;,往往不是好事。
721(1528)
子曰:&ldo;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rdo;
【譯文】孔子說:&ldo;大家都厭惡的,必須要明察;大家都喜歡的,必須要明察。&rdo;
【解析】這句和上一句是一個意思,大家意見太統一的時候,往往背後暗藏著什麼。脅迫、誘惑,或者其他什麼,所以一定要小心地考察分析。
【現實解說】大家意見太一致的時候,要麼過於樂觀,要麼大家漠然。這個時候,尤其要冷靜。
722(515)
子貢問曰:&ldo;孔文子何以謂之&l;文&r;也?&rdo;子曰:&ldo;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l;文&r;也。&rdo;
【譯文】子貢問道:&ldo;為什麼給孔文子一個&l;文&r;的諡號呢?&rdo;孔子說:&ldo;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諡號叫&l;文&r;。&rdo;
【解析】這是一個簡單問答,子貢向老師請教諡法,並沒有特殊的意義。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兩個成語來自這裡。
孔圉是衛國的卿,也就是衛國的頭號權臣,孔子在衛國的時候,孔圉對孔子很關照。後來孔圉去世,家族為他諡號文,因此孔圉又被稱為孔文子。周朝時候,貴族死後都會獲得諡號,而獲得什麼樣的諡號取決於後人對他的評價。文是個很好的諡號,孔子就解釋為什麼孔文子能夠獲得這樣的諡號。
諡號是春秋時期一個非常好的傳統,是一個人死後得到的評價,而且這種評價往往是很公正的,即便是國君也是如此。
【現實解說】任何人的是非功過都應該是由後人評價的。
723(1320)★★★★
子貢問曰:&ldo;何如斯可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