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3 頁)
可是,如果根本就沒有禮,或者沒有恰當的禮給你去遵守,也是扯淡。孔子的這番話當然有道理或者說是真理,可是孔子想沒想過,為什麼大家不重視禮了?因為舊禮已經不適合新社會了。
可是作為統治者來說,舊禮不適合新社會不應該是不守禮的理由。祖宗制定了禮,該修改就修改,這樣祖宗的工作才是沒有白費。如果明明知道不適用了還不去改,那就等於徹底拋棄了祖宗的偉業。
孔子只強調遵從,忘記了修正;只強調恢復,忘記了變化。這就是孔子最大的問題。腳長大了,還要去穿舊鞋,怎麼行?但是按照舊鞋的模式,根據腳的大小和穿舊鞋的體驗,打造一雙新鞋,這不是最好的辦法嗎?
所以,孔子的這番話最致命的問題是:禮在哪裡?能夠給大家去遵從的禮在哪裡?沒有。
【現實解說】當今的禮在哪裡?為人之禮?為政之禮?如今寫個信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怎麼落款,除了&ldo;此致敬禮&rdo;和&ldo;祝你健康&rdo;之外,真不知道怎麼寫。
215(1441)
子曰:&ldo;上好禮,則民易使也。&rdo;
【譯文】孔子說:&ldo;統治者喜好禮,那麼百姓就容易管理了。&rdo;
【解析】國君以禮法來約束自己,老百姓也就會用禮法來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就是這個意思。
【現實解說】上好禮,是禮法的&ldo;禮&rdo;,不是禮品的&ldo;禮&rdo;。
216(412)
子曰:&ldo;放於利而行,多怨。&rdo;
【譯文】孔子說:&ldo;基於利益的目的而去做的事情,多半會招致怨恨。&rdo;
【解析】孔子的意思,做事情應該基於禮,而不是無原則追逐利。對於統治者來說,與民爭利是最大的罪惡。統治者應該做的是給老百姓創造一個和平公平的環境,讓老百姓可以得利。百姓得利了,國家自然也就和諧了;百姓富裕了,國家自然也就強大了。
【現實解說】為什麼很多政策受到百姓的抱怨和反對,因為這些政策就是要從老百姓腰包裡掏錢。
217(34)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ldo;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rdo;
【譯文】林放問什麼是禮的根本。孔子回答說:&ldo;你問的問題意義重大。就禮節儀式的一般情況而言,與其奢侈,不如節儉;就喪事而言,與其儀式上治辦周備,不如內心真正哀傷。&rdo;
【解析】林放問禮的根本究竟是什麼,孔子的回答是:禮節儀式只是表達禮的一種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內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儀式上,更重要的是要從內心和感情上體悟禮的根本,符合禮的要求。
這個問題應該是孔子第一次從衛國回來之後的問題,最早孔子是注重禮的儀式,後來是儀式和內容並重,後來是更重視精神層面。
【現實解說】許許多多的歷史最大、空前成功的背後,就是奢侈浪費。孔子這段話,非常有意義。
218(93)
子曰:&ldo;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rdo;
【譯文】孔子說:&ldo;用麻布製成的禮帽,符合於禮的規定。現在大家都用黑絲綢製作,這樣比過去節省了,我贊成大家的做法。(臣見國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這也是符合於禮的。現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這是驕縱的表現。雖然與大家的做法不一樣,我還是主張先在堂下拜。&rdo;
【解析】孔子贊同用比較儉省的黑綢帽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