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3 頁)
所以,短短一段話,能看出三人之間的微妙關係。
【現實解說】那種家族內鬥、父子反目、利益集團內部鬥爭的事情,往往是很齷齪的。對於這類狗咬狗的事情,就不要去摻和了。
43(1122)★★
子路問:&ldo;聞斯行諸?&rdo;子曰:&ldo;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rdo;冉有問:&ldo;聞斯行諸?&rdo;子曰:&ldo;聞斯行之。&rdo;公西華曰:&ldo;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l;有父兄在&r;;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l;聞斯行之&r;。赤也惑,敢問。&rdo;子曰:&ldo;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rdo;
【譯文】子路問:&ldo;聽到了(好想法)就去做嗎?&rdo;孔子說:&ldo;有父兄在,該先聽聽他們的意見啊,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rdo;冉有問:&ldo;聽到了(好想法)就去做嗎?&rdo;孔子說:&ldo;聽到了就去做啊。&rdo;公西華說:&ldo;仲由問&l;聽到了(好想法)就去做嗎&r;,老師回答說&l;有父兄在,該聽聽他們的&r;,冉求問&l;聽到了(好想法)就去做嗎&r;,老師回答&l;聽到了就去做&r;。我被弄糊塗了,敢再問個明白。&rdo;孔子說:&ldo;冉求總是退縮,所以要推動他;仲由太過魯莽,所以要拉著他一點。&rdo;
【解析】孔子是個非常好的老師,對學生都是因材施教,回答學生的問題並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針對每個同學的性格特點,這就是為什麼孔子的學生們對孔子都很佩服和尊敬的原因。同樣一個問題,得到不同的答案,不僅子路和冉有受益,旁邊的公西華也受到啟發。這段話,顯然是公西華記載下來的,顯示這件事情對他的影響非常大。
不過,本性難移,冉有始終是個謹慎的人,而子路也總是魯莽,最終也死在這上面。
這段話,應該是孔子周遊列國期間,因為只有這段時間,子路、冉有和公西華才同時在孔子門下。
【現實解說】孔子那裡,&ldo;聞斯行諸&rdo;取決於學生的性格。如今不同,&ldo;聞斯行諸&rdo;取決於領導的?對這一段應該牢記在心。好惡,領導說行,就行;說不行,就不行。
44(64)★★★★★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ldo;與之釜。&rdo;請益。曰:&ldo;與之庚。&rdo;冉子於其粟五秉。子曰:&ldo;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rdo;
【譯文】子華為季孫出使齊國,冉有決定給他的母親發放出差補助的粟米,於是來請教孔子。孔子說:&ldo;給他六鬥四升。&rdo;冉有覺得少了。孔子說:&ldo;給他十六鬥。&rdo;冉有卻給了他八百鬥。孔子說:&ldo;公西赤到齊國去,乘坐著肥馬駕的車子,穿著又暖和又輕便的皮袍。我聽說過,君子只是周濟急需救濟的人,而不是周濟富人的人。&rdo;(傳統解說都認為子華是替孔子出差,冉有發的補貼是孔子的。大錯。)
【解析】孔子主張&ldo;君子周急不繼富&rdo;,認為應當&ldo;雪中送炭&rdo;,而不是&ldo;錦上添花&rdo;。但是,這件事情上,卻另有原因。
此處的背景也有些複雜,慢慢說來。
公西赤,字子華,因此也叫公西華。看這個名字就知道是魯國公族,家裡很可能比較有錢。事實上,家裡確實有不少錢。公西赤精通周禮,是孔子賞識的學生之一。公西赤的年齡很小,與子夏等人是一批學生,比孔子小四十三歲。根據記載,冉有在孔子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