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1/4 頁)
考,也準備趕趕潮流,來個自助遊。那位知名作者也因此準備在來年和一家電視臺合作,進行一個全世界遊,同時準備出第二本旅行筆記,蘇夏倒是藉著這位作者的東風,也趕上了一次潮流了。
商人總是趨於潮流的,哪怕是賣書的商人也一樣。劉主編甚至因此跟蘇夏說:“既然你這兩年都不準備寫小說了,但是你也不能停筆啊,每期雜誌出來你都得想下一期寫什麼,不如就學學人家,出去旅遊一下,回來也編一本旅行日記?說不定也能大賣呢!如果你答應,我就把你旅遊的費用報銷了,你看怎麼樣?”
蘇夏則是直接笑罵道:“你這還不是變了法兒的想讓我出書你好賺錢?我可沒說我以後都不準備繼續寫作了,也不是腦中沒東西,我一直醞釀著下一本小說呢,只是這兩年忙,那題材也有點特別,一直沒來得及準備開頭罷了。再說我又不是停筆了,雜誌上每期登上去的都是白紙麼?您老滿足吧!”
蘇夏一不小心露了個口風,劉主編就跟聞見肉腥氣的狼一樣,追著蘇夏一直問一直問,最後還是她威脅了幾句再催她她就下期雜誌不交稿子了,劉主編才作罷。
蘇夏所提到的雜誌,是出版社辦的,名字叫《春江花月夜》,雖然聽起來古典雅緻的很,但是刊登的可都不是些什麼詩文賞析古代文學考據什麼的,而是一本文學雜誌。說是文學雜誌,其實也不太純,青春文學有,社會文學有,連載的小說也有——這本雜誌的創辦,實在是因為出版社和烏托邦籤的作者實在是太多了,但是能夠出版實體書的就那麼幾個,能在網上大火的也就那麼幾個,所以前幾個月三巨頭一尋思,乾脆辦一雜誌出來得了,既可以給自己旗下的作者們找點兒事兒幹,又能在讀者層面中擴大影響力,再加上現在的市場需求對青春文學類雜誌要求不大,需求量卻不少,所以半年前,《春江花月夜》創刊號出世了,雜誌運營了這半年多以來,銷量一個月比一個月高,加上出版社,網上的雙重廣告,竟然也很是捧紅了幾個小作者。
蘇夏在雜誌上擔了一個編輯的名號,也算專欄作家之一。因為她這兩年之內都沒寫長篇的計劃,出版社擔心她長期不出新書人氣會下滑,再者她的雜文集出版之後,反響很是不錯,也有一定寫短篇的功力,所以在創刊的時候就說好了,雜誌內有她一個固定的專欄,每期都要寫點什麼東西上去,隨筆也好,時評也好,小說也罷,一為鞏固人氣,二為利用她的人氣帶動雜誌的銷量。
因為蘇夏的名氣最大,出版社和網站在宣傳《春江花月夜》的時候,往往喜歡將她的名字和這本雜誌掛在一起,明明是出版社和烏托邦聯合辦的,但是給某些不瞭解內情的讀者看來,就好像這本雜誌是蘇夏主辦的一樣——雖然將蘇夏持有大部分出版社股份和部分烏托邦網站股份這一點算上的話,這樣說其實也不過分。
寫小說+出版雜誌+以自己的名氣吸引新進作者製造以自己為首的文學團體——這樣的發展路線,倒是讓蘇夏很自然的就想起了後來她記憶力比較出名的兩位80後作者,一人走的是青春蛋疼風,一人走的是犀利深刻風,同樣擁有著極高的人氣和帶動市場的能力,也都辦過雜誌,擁有過其他實業。這兩位作者現在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了,不知道他們以後會不會仍然走這樣的路線——只是明明是他們兩個人首先開創的這種路子,現在倒是讓蘇夏擔了個先行者的虛名了。
出版社,烏托邦網站,以及雜誌三方共享作者資源,加上名氣大,鋪設的面積廣,三方很快聚起了大批的作者資源,雖然只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被捧紅,但是大多底子文學功力都不差,能不能混的出頭只是時間問題。以前的很多公共文學平臺因為缺少好的稿件資源,所以大多氣運不長,但是現在出版社和雜誌收到的稿子完全可以讓他們慢慢挑慢慢撿,精益求精,三方在文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