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是不是吃相太難看了(第1/2 頁)
“海老師,您好。”
化學樓的一間簡陋的辦公室裡,高凡恭恭敬敬地向一位40來歲的教師行禮問候。
此人名叫海青文,是化學系的一位副教授,50年代大學畢業,留在北大任教至今。他在時下的名氣不大,甚至副教授的職稱也是靠著熬資歷才評上的。不過,高凡知道,他在未來會有出眾的表現,並使自己成為能夠把名字寫在教科書封面上的學術大牛……之一。
受潘暢的啟發,高凡決定在系裡抱一根粗腿,以便能夠以一個本科生的身份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他記得系裡有幾位解放初歸國的大牛教授,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小身板,覺得貿然上門去找,人家沒準不會在乎自己。
這幾位大牛教授,後世的高凡並沒有接觸過,他們大多在八九十年代就去世了,沒有去世的也已經是風燭殘年,輕易不會出來走動。
既然在後世就沒啥交情,到了這一世,高凡也就懶得去攀這個關係了,誰知道老先生們是啥脾氣,萬一不喜歡他的張揚,給他一個輕浮的評語,他可就是弄巧成拙了。
海青文是高凡曾經接觸過的老師,高凡在北大讀博期間,還參與過海青文麾下的一個課題,所以對此君有不少了解,覺得能夠搭得上話。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海青文的研究方向,恰好是煤化工,和合成氨關係密切,高凡可以把自己在滄海化肥廠做的事情拿出來當敲門磚。
“你是……”
海青文從一堆學術期刊中抬起頭來,看著眼前的高凡,有些納悶。他是一個重度臉盲症患者,對於一些陌生面孔都有些恐懼感,生怕此人其實是自己幾十年的老朋友,卻被自己遺忘了。
“我叫高凡,是化學系82級的新生。”高凡做著自我介紹。
聽說不是自己認識的人,海青文如釋重負,連連點頭:“哦哦,好好,你找我有什麼事情嗎?”
“我寫了一篇論文,想請海老師指教一下。”高凡說道。
“論文?關於什麼的論文?”海青文問。
“是關於合成氨稀土觸媒的。”高凡說道,接著便把一疊稿紙和一本《茂林化工》雜誌一齊遞了上去。
高凡的這篇論文,是在此前發表在《茂林化工》的那篇論文基礎上又做了一些深化的。
寫前一篇論文的時候,他還是滄塘一中的一名高中生,手邊也找不到參考資料。為了避免穿幫,論文中的一些觀點他不敢說得太深,只能說是自己的想象,或者是從一些期刊的觀點中推測出來的。
由於缺乏理論依據,那篇論文與其說是論文,不如說是工作總結,是對滄海化肥廠試製稀土觸媒過程的回顧。當然,如《茂林化工》這樣的行業刊物,本來就是以發表各種工作總結為主的,甚至時不時還會發一些行業回憶錄甚至詩歌之類的內容。
這一回,高凡專門到北大圖書館泡了幾天,翻閱了館藏的外文期刊,為許多觀點都找到了佐證。這樣一來,文章的專業性就加強了,看上去更像是一篇學術論文了。
他把新寫的論文和刊登了上一篇論文的《茂林化工》一齊交給海青文,是想證明自己的研究是有出處的。否則,一個大學新生突然寫了一篇論文,難免會讓人起疑。
“合成氨稀土觸媒,你懂這個?”
海青文果然來了興趣,他接過高凡遞給他的資料,同時用手指了指旁邊,說道:“你先坐一會,我看看你的文章。”
高凡坐下了。海青文開始翻看高凡的論文。
剛看了一眼,他的眼睛就亮起來了,倒不是因為他看到了什麼新穎的觀點,而是高凡這篇論文的格式太規範了,與國外期刊上的論文如出一轍。
80年代初,中國的學術期刊還不講究論文格式問題,諸如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