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大事(上)(第1/3 頁)
移剌楚材在郭寧軍中襄助參贊,算得上位高權重。
他是代表徒單鎰與郭寧合作的,來到饋軍河營地時便非孤身一人。這兩個月來,又憑藉自家的門庭聲望,慢慢招攬一些儒生為己所用,在郭寧的默許下,建立了自家的私人幕僚團隊。
其中有一人, 乃是他的母族楊氏出身,喚作楊誠之,性格機敏,也有見地,被移剌楚材倚為臂膀。
楊誠之昨日出行,在平虜砦外待了一整天,今天下午才折返回來, 為移剌楚材帶來了周邊的許多訊息。
他的收穫很多。
砦子外頭的百姓此前躲藏兵災, 紛紛逃散,這時候眼看著郭寧所部並不侵犯,直攻打了幾個朝廷遞鋪,於是膽大的陸續回來些,膽小的也趁著夜色潛回,收集些家中什物。
楊誠之找了其中數人,聊了聊,知道了如今河間府境內的大概狀況。
比如本地百姓逃散的數量,外地流民進入的規模,朝廷可有賑濟,可有組織恢復農業生產,百姓們預計的收成如何、稅負如何、可有減免等等。
又比如今年以來被抽調從軍的百姓數量多少,地方上牛馬牲畜可還有餘存, 今年以來沿河漕運情形如何,抽調的人力可曾給過補償,原本該在地方的土兵、沿河治水的埽兵們被調去了哪裡。
這些訊息,本身都是零碎。但如移剌楚材這樣的人, 自然能從一條條零碎的情況中,梳理出對大局的瞭解。
梳理的結果, 只讓移剌楚材覺得沮喪。
這朝廷,還有一點朝廷的樣子嗎?
“如此時局,官吏卻酷暴依舊,更擅括宿藏,以應一切之命。百姓積欠的物力錢,戶至數千貫之多,於是民皆逋竄,道殣相望……分明快要入秋,可能夠收穫的田畝卻不到往年的五分之一。聽說,已經有人在吃草根、樹皮了!”
楊誠之說到這裡,移剌楚材默然無語。
隔了好一會兒,楊誠之又道:“不管怎麼說,地方上施政荒唐,愈發顯得兄長在饋軍河營地施政練達,能使百姓安居樂業。”
移剌楚材只能苦笑:“徒單右丞或許會這麼以為,可是,那其實和我有什麼關係?”
移剌楚材與徒單鎰兩人, 都曾以為郭寧所部只是粗莽軍漢的集合,除了廝殺以外, 其它一無所能。所以移剌楚材抵達安州以後,必定能夠全盤接掌政務,進而控制這支軍隊的命脈。
實則大大不然。
郭寧對移剌楚材足夠尊重,但並沒有把一切事務都放手給他。
潰兵之中,雖然識文斷字的人少,卻也足夠挑得出人才,維持各項運作,移剌楚材的主要精力,始終集中在軍隊的正規化建設上頭。
而民政方面,移剌楚材也沒有插手,因為郭寧根本沒有做什麼。
年初時,郭寧重建了保甲,蒐羅糧種,然後從地方富戶手裡獲得了耕牛和勞動工具,將之迅速分配下去。最後,他與安州刺史徒單航達成了一致,排除了來自朝廷的胥吏欺壓和錢穀檢括。
所有這些事情,在移剌楚材到來之前就辦完了。
之後數月,他壓根沒再去勸農勸桑或者興修水利。
饋軍河營地的武人們,對各處農莊的事情也並不上心,只有一個軍官負責維持秩序。大體而言,他們就只任憑那些百姓們自發地聚集起來,自覺地恢復荒廢的田地,自己想辦法補種些容易長成的瓜、豆之類。
然而,對百姓們來說,這就夠了,已經可堪安居樂業。
移剌楚材粗略關心過幾處農莊的產出。雖說今年依舊乾旱,可饋軍河營地周邊的農莊大都靠水,受到的影響不大,八月前後,豐收不難。
一個小小的軍事首領,只對地方進行基本的管理而無其它,就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