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4 頁)
一直等到中午,也不見天祿的影子。
英蘭和天壽坐在堂屋裡,聽著八仙桌上的自鳴鐘滴答滴答地響,時間一刻一刻地過去,炎炎赤日已經偏西,高大的堂屋也比別處蔭涼,可一股股汗水還是順著額頭面頰脖子不住往下流,剛剛擦乾淨,又流下來。姐妹倆都有些坐不住了,天祿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不約而同,兩人一起到門前守望。
望回來的是青兒,跑得滿頭大汗,滿臉通紅,見了英蘭和天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便放聲大哭,英蘭驚異不定,天壽臉色慘白,嘴唇不由自主地哆嗦起來。
別哭啦,快說,出什麼事了? 英蘭趕緊催著問。
嗚 嗚 二爺叫他們抓走了! 青兒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話都說不清楚了。
英蘭忙說: 快回家裡去細說,不許哭了!
回到堂屋,青兒喝了幾口水,擦淨眼淚,說起事情經過:天祿帶著青兒走遍了幾個城門,全都關閉,守衛森嚴。北門和東門都用泥石堵嚴封死,出城已無可能。天祿焦躁之際,遇到他的一位舊相識,帶他去見一名軍中百夫長。那百夫長說,海都統聞知城中食物奇缺,願出城者可以縋城而出;只要每人給足五兩銀子,他明晨親自操繩縋人下城,就不必擔心漢jian的嫌疑了。天祿大喜過望,當面擊掌為誓,約定明晨多帶銀兩在北城門會齊。
總算有了一條出路!看看天色還早,天祿還想多走幾處再找機會以備用。路過關王廟,見許多人在神前叩禱,天祿也想去卜一卜兇吉。聽得有人叫他,回頭看到姚家的那位金老先生,正同一班士子儒生在廟門前紛紛議論,便走了過去。
這些人指天畫地,滔滔不絕,一個個異常激憤:
一聞寇至,擁兵閉城,炮臺所貯大炮全都遠擲江外,以資敵寇;兩手牢握四門鎖鑰,禁閉百姓不許出城!這算什麼道理?
如今城中炊煙寥寥,有銀無處換錢,有錢無處買米,也無處買餑餑
吳監生【監生:指透過考選或捐納,取得入京師國子監讀書資格的生員。】家有米四百石,貯西門外,呈請太守運入城中安民,聽說太守轉請海都統,海都統就是不準!還說開了城門放進漢jian導致城破,太守敢負其責嗎?
這是什麼話!百姓還有活路嗎?城破刃死,城不破餓死,簡直就是要死盡百姓而專活官與兵了!誤國殃民,莫此為甚啊!
天祿聽著,義憤填膺,說: 既然如此,難道大家就引頸待死不成!不如多集人眾一同往府署,為民請命!若能說得開啟城門,百姓得生,我輩也得生,實是一樁大功德呀!
金老先生極力贊同道: 說的是說的是!事宜速,遲恐有變! 說著他立刻就香火桌上寫了十數張帖子,召請在城孝廉【孝廉:清代對舉人的稱呼。】、諸生【諸生:清代科舉制度,生員有各種名目,如貢生、監生、廩生、增生、附生、庠生等等,統稱諸生。】多人,令人急速送出。不多時,竟集中了二十多人,各個義幹雲天,聲色激動。此中還有個小插曲:有一精通崑腔的監生,竟然認出天祿是梨園中人,大為不平,說: 我輩均衣冠中人,豈能容這等下九流混跡其中! 力主逐出天祿。後來是金老先生一再堅持,並說明天祿乃定海殉國之葛將軍的親眷,此人才罷休。
一行人急匆匆趕到府署為饑民乞命,不料府署中空無一人,惟有一老教官在公事房堅守不去,問他太守行蹤,他也說不清楚。得知眾人此來的目的,老教官連連搖頭,說太守屢屢向海都統進言,都被駁回,海都統執拗非常,太守怕是不肯再碰這釘子的了。
眾人鎩羽而歸,無不嘆息。
天祿心有未甘,說: 何不就去向海都統請願?
就是剛才態度最激烈的諸生,對此說都面露猶豫之色。他們離開府署,邊走邊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