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第1/2 頁)
&ldo;王獻之?&rdo;崔淼望了一眼裴玄靜,追問道,&ldo;王獻之也曾在此寺中居住過嗎?&rdo;
&ldo;施主不知道嗎?此處本來就是王家舊宅啊。王獻之曾長期隱居於此地練字,所以方有&l;洗硯池&r;嘛。某夜,王獻之忽然見到屋頂出現五彩祥雲,於是上表給晉安帝,願將此宅獻出,晉安帝遂下詔建寺的。&rdo;
裴玄靜忍不住插嘴道:&ldo;晉安帝下詔建的不是雲門寺嗎?&rdo;
無嗔方丈大笑起來,&ldo;女施主只知其一。沒錯,王獻之舊宅建成的是雲門寺,而雲門寺就是永欣寺的舊稱啊。&rdo;
崔淼和裴玄靜恍然大悟地相互看了看。
崔淼趕緊又問:&ldo;為什麼要改名?什麼時候改的?&rdo;
無嗔反問:&ldo;二位聽說過智永和尚吧?&rdo;
&ldo;就是寫成《真草千字文》的智永和尚嗎?當然聽說過啊,他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代孫,也是其最重要的書法傳人。&rdo;
&ldo;施主說得沒錯。那智永禪師便是在本寺出家。他歷時四十餘載寫成八百本《真草千字文》,之後將寺廟託付給弟弟智欣大師,自己用車載了八百本《千字文》,雲遊天下,把字帖送入每座寺廟,藉助佛門的力量護持王氏書法的萬代傳承。在本寺後院還有智永禪師留下的禿筆冢呢,施主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rdo;
崔淼說:&ldo;我們當然要去看,不過方丈還沒告訴我們寺院為什麼改名呢。&rdo;
無嗔笑得有點狡黠,&ldo;老衲方才提到誰了?智永……智欣……&rdo;
&ldo;永……欣……寺!&rdo;裴玄靜說,&ldo;是以這二位兄弟禪師的法號命名?&rdo;
方丈點頭道:&ldo;女施主猜得不錯。當時梁武帝特別讚賞二位禪師的德行和功績,所以從二師的法號中各擇一字,賜本寺新額為&l;永欣寺&r;,還御提了寺名,就掛在本寺院門前。&rdo;
&ldo;難怪。&rdo;崔淼說,&ldo;我們向路人打聽雲門寺,他們直接就把我們指來這裡。我還在跟娘子說呢,怎麼搞錯了。&rdo;
&ldo;阿彌陀佛。&rdo;方丈合十微笑。
裴玄靜說:&ldo;聽說智永禪師的徒弟辯才和尚也是在此修行。&rdo;
&ldo;辯才法師嗎?&rdo;無嗔不動聲色地回答,&ldo;已故去多年了。&rdo;
&ldo;辯才和尚是在丟失《蘭亭序》之後,抑鬱而亡的吧。&rdo;
這一次,方丈沒有回答。
崔淼突然向朦朧雨霧中指去,&ldo;娘子你看那座白塔!&rdo;
雖然煙雨濛濛,水汽蒸騰,寺後那座白塔的孤寞身形,還是讓裴玄靜立即回想起了賈昌院後的白塔‐‐兩座塔簡直是一模一樣的。
無嗔淡淡地說:&ldo;二位聽說過辯才塔嗎?這就是辯才和尚被蕭翼騙走《蘭亭序》真跡後,用太宗皇帝賞賜的錢造起的塔。閻立本還曾以此為題,作了一幅《蕭翼賺蘭亭圖》呢。&rdo;
傳說太宗皇帝最愛王羲之的書法,遍尋天下以集之。但他最惦記的《蘭亭序》卻始終弄不到手。後經多番明察暗訪,終於得知《蘭亭序》藏在會稽的永欣寺中,為僧人辯才所有。辯才和尚視《蘭亭序》為命,從不示人。太宗皇帝多次派人訪求,許以高價,辯才和尚均不為所動。於是房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