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第1/2 頁)
李明佑似乎明白了什麼,他說道:&ldo;貞觀元年,太宗分天下為十道,即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全國共設三百六十州府,下轄一千五百五十餘縣。最下層和最上層的龍鱗磚各乘以十,就是那數字了!&rdo;
苗君儒笑道:&ldo;還不止這些,你們看那墓碑,碑高也是四尺八寸,與墓高相等。寬兩尺二寸,與墓圍也是隔了十倍之數。厚九分,為皇家之數。還有那下面的九級金階,無不顯露出墓主的真實身份。&rdo;
李明佑驚喜地說道:&ldo;苗教授,既然這麼說,那麼傳國玉璽之謎,一定可以在這裡解開了?&rdo;
苗君儒說道:&ldo;李教授,據我在陝西藍田縣考古時發現的那張紙上所述,傳國玉璽確實被胡清帶出了宮,可玉璽最終落在哪裡,還無從定論。也許胡清怕給太子惹禍,偷偷把玉璽藏在了其他的地方,根本沒有傳下來。我可以斷言,傳國玉璽絕對不在這八卦墳中。&rdo;
聽苗君儒這麼一說,李明佑頓時露出了極度失望的神色,說道:&ldo;按你這麼說,傳國玉璽就沒有辦法找到了?&rdo;
苗君儒笑著說道:&ldo;李教授,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很多寶物就算你用盡畢生的心血,也不一定能夠找得到!&rdo;
李明佑說道:&ldo;也許傳國玉璽就放在胡清的墳墓裡!&rdo;
胡德謙說道:&ldo;義祖胡三公的墓葬,據說在宋神宗元豐年間的時候,遷往清華鎮。按族中傳下來的話說,當年起墓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東西,只有一身朝服和一塊硯臺!&rdo;
身穿朝服下葬,是不忘自己乃大唐朝廷命官,至於那塊硯臺,自然是胡清的心愛之物。
苗君儒問道:&ldo;胡三公的墓遷往清華鎮什麼地方了呢?&rdo;
胡德謙說道:&ldo;原先胡三公出生的那個村子,包括上下三村的胡姓宗族之人,被朱溫殺了不少,剩下的也遷走了。當年義祖胡三公的墓葬具體遷到什麼地方,也不清楚,地方更是無從找起。&rdo;
李明佑說道:&ldo;不可能,那是你的義祖,墓葬遷到什麼地方,怎麼能不知道?&rdo;
胡德謙說道:&ldo;自宋朝以來,胡氏後人感義祖之恩,想找到義祖之墓後修繕以供後人祭拜,多次前去尋找,可都沒有找到!&rdo;
苗君儒說道:&ldo;胡會長,那胡三公原來在這裡的墓葬位置,你們祖上可有什麼話留下來?&rdo;
胡德謙說道:&ldo;所有的秘密都在族譜和那張紙上,你們都知道的呀!&rdo;
李明佑朝八卦墳左右兩邊的山上看了看,說道:&ldo;我想應該就在這一帶!&rdo;
苗君儒說道:&ldo;可是族譜上並沒有寫明胡清葬在什麼地方,要想在考水周邊的山上找出胡清的墳墓,談何容易!&rdo;
胡德謙想了一會,說道:&ldo;不過我聽前輩族長說過,明經公胡昌翼是個大孝子。胡清去世後,他守孝三年,就在胡清的墓前搭了一個草棚,在草棚中教村內的子弟讀書。後來,在那地方建了一座小房子,就是最初的明經書院!&rdo;
苗君儒問道:&ldo;那明經書院現在還有嗎?&rdo;
胡德謙說道:&ldo;有呀!宋元兩代,文風鼎盛,最多時,書院有弟子兩千餘人,房屋兩百多間。元至正十三年毀於兵禍,明朝成化年間,知縣丁祐諭合族重修,作為講道之所。萬曆年間,邑侯萬國欽諭率族人重修。自明末以來,日益蕭條,很多房屋都倒塌了。康熙年間,胡氏合族出資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