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3 頁)
她又抱上了一個大孫子,而翠枝進門三年肚皮也沒個動靜。
每年王氏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翠枝明事理又賢惠,今年她不僅能把翠枝搬出來,還能把二狗夫妻也搬出來。
揚眉吐氣之感充盈,這麼多年了,她終於扳回一城,王氏看冬青越看越順眼,果真是他們家的福星。
冬青想回去做沒做完的鞋,起身準備離開,王氏見出氣出得差不多了,索性也懶得逗留,領上兩個兒媳回了家。
瑾瑜回家沒有抄書,而是把昨日抄寫的拿出來仔細讀上幾遍,確認沒有忘記其意,便放下書強迫自己入眠,養足精神才好趕路。
冬青回到家裡,輕手輕腳把鞋樣拿出來接著做,她要先把鞋底納好,再來繡製鞋面,最後把鞋面鞋底縫合。
納鞋底很傷手,山路砂石滿布,鞋底要足夠厚才能不被輕易磨破,十餘層布料重疊,黏作布殼縫合。
以至於納鞋底時得用上十二分的力,才能將針扎進去。
因為沒有頂針,冬青昨晚使出吃奶的勁兒,才納了半隻鞋底。
冬青在角落點上燈,看到桌上放了一頁紙,紙上還壓著一個什麼東西。
拿起來一看,卻是一枚頂針,一枚木質雕刻的頂針,內側磨得光滑,看樣子是剛做沒多久。
紙上面有瑾瑜獨特的臨摹字型,&ldo;看你昨晚扎得艱難,今日上山突發奇想,為你打磨頂針一枚,你且試用,若不合適,丟了便是。&rdo;
冬青忍不住彎起嘴角,看了看床上的男子,將頂針慢慢戴在手指上,竟說不出的合適,不松不緊。
拿起針線試了試,雖然有些笨重,但也比之前徒手使勁好上許多。
冬青直做到蠟燭燃盡,終於把兩隻鞋底做好,剛想歸置針線上床睡覺,蠟燭已壽終正寢,燈芯倒在了蠟液裡,屋內歸於一片黑暗。
這一截蠟燭,應該是這個家裡唯一也是最後一支,瑾瑜白日下地夜裡念書,斷然少不得蠟燭。
冬青摸黑爬上床,尋思著明日交代瑾瑜,回程時買上幾支。
第18章 新鞋
就算在農家,常年有幹不完的農活,大年初一初二也是不下地幹活的。
而是拜拜年,串一下門走親戚。
初一這日,瑾瑜和李老漢天剛矇矇亮就起床,拎著野豬順著山路往鎮上去了,希望用野豬換些銀錢做路費。
冬青叮囑瑾瑜回程記得買蠟燭,目送二人直到消失在視線裡。
新媳婦進門第一個年,正月裡要跟隨丈夫去所有親戚家裡拜年,翠枝和王氏商量了一下,準備等瑾瑜回來,讓瑾瑜帶上冬青去拜年。
王氏與翠枝要去幾個交好的人家串門,問了冬青要不要一同去,也好認識認識附近的人家。
冬青心裡還惦記著沒做完的鞋,便回絕了翠枝的好意,她要在這裡待上很長一段時日,附近的人家又不會跑,慢慢就會熟悉的。
翠枝有些疑心,讓大狗留在家裡,雖然翠枝沒有明著說,幾人也都心知肚明,只不過是想讓大狗防著冬青有小動作。
冬青沒說什麼,轉身回到自己的屋裡,拿出鞋面布開始刺繡。
好在她只準備繡一些簡單的花色,花不了多少時間,到酉時初,日暮西沉,青色的布面上,已經對齊繡了兩份同樣的花色。
相對繁複的鞋底和鞋面花色做完,剩下的,只需要將鞋面布貼在幾層內襯上,剪成鞋幫,縫製在鞋底,就可以拿去給翠枝。
開啟門出去,大狗正跟來串門的幾個男子高談闊論,見冬青出來,一些人臉上帶著調笑的神色,&ldo;嚯,看不出來,你那傻子弟弟挺有艷福。&rdo;
大狗爽朗一笑,&ldo;正經的說,我弟已經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