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2 頁)
隆想這一回也許難住了紀曉嵐,哪知他的語音剛落,紀曉嵐便接著念出了下聯: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此聯對得自然流暢,無懈可擊,渾若天成。乾隆及眾大臣無不為之口嘆心服。
看完唐玄宗的《紀泰山銘》、宋真宗的《述功德銘》,在&ot;五嶽獨尊&ot;石刻前,
紀曉嵐引頭吟誦起杜甫的《望嶽》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校
他們爬上天柱峰,去看那座立於泰山極巔的無字碑。
那碑高一丈五尺六寸,南北面廣三尺六寸,東西側厚二尺四寸,上微隘於下。
頂似幢蓋,另以石復,四稜盤折。石色明淨可鑑,非泰山所有。大臣們看得非常
仔細,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董曲江認為,是秦始皇時所立;董邦達則持漢武帝所立;劉師退則認定是神
主石;劉墉認為是石標。各執一理,互不相讓。
紀曉嵐沉思良久,才開口說話:&ot;我認為漢武帝所立一說不無道理。《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記著秦始皇立泰山刻石,但未曾指出立於泰山之巔,且當世刻
石辭有147字。而《史記·封禪書》中,記漢武帝到泰山封禪,&039;乃令人上石,
立之泰山巔&039;卻不言刻石。漢武帝所立較為可信。&ot;大家認為言之有理,但仍不能
定論,有待後世考證。
下山路上,乾隆皇帝想聽泰山掌故,大臣們便有講《八仙過海》的,有講
《呂洞賓戲牡丹》的。有講《瑤池會》的,有講《懸雲寺》的。
行到扇子崖,輪到紀曉嵐講,他便繪聲繪色地講起岱宗坊的傳說來:相傳當
年碧霞元君為佔泰山,用盡千方百計,戰勝許多對手,終於獨佔了這塊寶地,成
為一山之主。但她貪得無厭,依仗其父東嶽大帝的權勢,不斷將管轄範圍向四周
擴張。這樣,便引起各方神仙的不安和憤慨,大家紛紛去找掌管封神大權的姜子
牙,狀告碧霞元君。
一日,姜子牙帶著&ot;封神榜&ot;來到泰山,給碧霞元君劃定範圍:以泰山極頂算
起,四周各管五十里。碧霞元君嫌地面太小,當場就和姜子牙撒氣、哭鬧起來。
姜子牙處之泰然,好言相勸:
&ot;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們可以再作商量嘛!&ot;「怎麼商量法?&ot;元君問道。
姜子牙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說:&ot;你可以找件東西,投往山下,東西投出多
遠,就以其長劃為界,你看如何?&ot;碧霞元君心想,憑我的力氣和本領,扔出千八
百里不成問題。便答應說:&ot;好,就這麼辦!不過要說話算數,誰也不許反嘴!&ot;
「一言為定,決不食言!&ot;姜子牙一本正經地說。
這時,碧霞元君躬腰揀起一塊拳頭大的石塊抬手就要向外報,姜子牙急忙拉
住,說:「且慢?石頭遍地都有,你把它扔下山去,如何辯認?即使找到了,諸
路神仙也不好承認啊!依我看,還是投件其他神仙沒有的東西為好。&ot;碧霞元君也
覺得這話有理,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物件。姜子牙便在一旁啟示道:&ot;依我看,你
腳上的繡鞋他人皆無,你將它投出去,既好尋找,別人也不敢不認帳!&ot;碧霞元君
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