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弱國無外交,尊嚴只在刀鋒之上,顧錦年赴邊境(第1/10 頁)
大夏京都。
禮部內。
顧錦年的目光如同刀刃一般,望著在場所有人。
感受到顧錦年的目光,不少人有些不敢直視。
“錦年,這件事情暫時還未定下來。”
“目前只是在商議。”
“你有什麼想法,也可以說出,大家好好討論。”
看著顧錦年的憤怒,楊開心裡明白,這匈奴國本來就與顧錦年有仇,顧錦年削匈奴國運兩回,如果算上孔聖的話,那就是三回。
匈奴國對顧錦年恨之入骨。
同樣的,顧錦年也對匈奴國有極大的意見,再加上上一輩的恩怨,顧錦年這種表現合情合理。
只是朝堂歸朝堂,政治是政治,個人恩怨是個人恩怨。
有事可以協商。
透過共同的討論,決定最好的選擇。
“尚書大人。”
“下官的意思很簡單,銀兩不賠,礦山拿回,至於大夏龍炮想都別想。”
“至於修改史書?這種話敢問匈奴蠻夷是怎麼敢說出來的?”
“十二城,屠戮十日,死了多少百姓?又有多少人葬身敵軍手中?”
“慘死的亡魂,就這樣被抹去?”
“可笑不可笑?”
顧錦年是真的怒了。
其他顧錦年都還能忍,因為只是一些條件罷了。
錢也好,礦山也罷,都是物資。
可這個修改史書,這是什麼概念?
這就是要抹去這段仇恨?簡簡單單一句淡化或者是抹除,帶來的又是什麼?
是上千萬百姓枉死,就真的直接枉死了,激不起一點點浪花。
憑什麼?
又為什麼?
顧錦年的聲音,讓在場眾人一部分人沉默,而另外一部分人則是攥緊拳頭,眼神當中滿是激動。
他們認可顧錦年所言。
禮部是講禮的地方,但不是軟柿子,不是沒有鐵骨錚錚之人。
“好。”
“說的好。”
“世子殿下,果然與眾不同,老夫敬佩。”
“就應當如此。”
“我等支援世子殿下所言。”
一些人出聲,大肆讚歎顧錦年的想法。
“世子殿下。”
只是有人還是站起身來,朝著顧錦年一拜。
“世子殿下,您的想法,在下明白。”
“可做事不可如此魯莽,匈奴國開的條件確確實實有些過分,但可以談。”
“只要在一個合理範圍內,兵不刃血的方式,拿下十二城,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對大夏來說,增強國運,對百姓來說,重拾自信。”
“而我大夏可以勵精圖治,等到幾十年後,馬踏王庭,依舊可以報仇雪恨。”
“眼下,當以大局為重。”
他出聲,望著顧錦年,認真說道。
這是禮部員外郎,三十歲出頭,文質彬彬,他說的也有道理,是站在大局上的。
可顧錦年卻不由出聲。
“敢問大人一聲,怎樣的條件,算是合理?”
顧錦年也沒有動怒。
都是自己人,爭議歸爭議,人家說出人家的觀點,自己說出自己的觀點。
方才憤怒,主要是因為匈奴國如此不要臉的條件。
而不是對禮部的憤怒。
“銀兩上,三萬萬兩可以接受。”
“龍門大炮不可以給。”
“礦山的話,可以給他們繼續採五十年或者一百年都沒有關係,畢竟只要我大夏王朝真正恢復元氣,這不過是一張沒用的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