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菊與刀 > 第20部分

第20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夏時陸南沉網遊:我的寵物能進化成美少女帶著塔羅牌穿越到孤島求生聯盟:我,重新定義輔助!網遊:剛開局就超神了CSGO之走向巔峰斷絕關係後,法爺殺怪永久加屬性海洋求生,開局忽悠女明星做女友NBA:我打球真的只是興趣

義務和對父母的孝道的思想區分開來。從七世紀開始,日本就不斷吸取中國倫理道德體系,所謂的“忠”、“孝”都是來自於漢語中。但中國人並沒有把這些道德看成是無條件的。相反,中國人還要求“仁”,8【8薩評:孔子曾經解釋過“仁”的概念——“仁者愛人”,認為君主行仁政是他的責任。這也符合中國社會當時的狀況,因為古代中國更依靠人治而不是法治,因此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君主是否“仁”就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安危了。這個觀念被後世儒家發展為君主必須是道德典範,生生在大明朝就曾逼瘋了好幾個道德上不那麼理想的皇上。美國人對這幾個倒黴的皇帝一定十分同情,因為換到美國社會,美國總統的個人品質如何,對美國是否發展得好根本不重要。根據這個觀念,如果君主不仁,則臣下另選仁君輔佐是可以原諒的。這一信條被後來許多造反者所擴充套件利用,以“不仁”的理由推翻君主,甚至乾脆殺掉暴君。雖然,孔子實際上沒有說過君主不仁就可以推翻和殺掉……但是他也沒說君主不仁也要效忠到底——我想在這個問題上孔子也很矛盾,所以乾脆不說話了。】也就是英文中的“benevolence”,它是“忠”、“孝”的先決條件,是比這兩個概念更高的美德,它代表了西方人所指的人們交往中所有的美好事物。父母必須具有“仁慈”。同樣,統治者如果不“仁”,人民理所當然地可以起來反抗。帝王皇位的鞏固、人們對文武百官的服從,全在於統治者實行“仁政”。中國的道德規範在人際交往中也講究這一美德。

回報萬分之一的恩情(3)

日本人並不接受中國的這種倫理要求。傑出的日本學者朝河貫一在談及中世紀中日兩國對此的認識差異時寫道:“在日本,這些觀點顯然是與天皇的絕對權威不相容的。因此,即使僅作為理論,我們也從未全盤接受過這些觀點。”事實上,在日本,“仁”不屬於一種美德,沒有中國倫理體系中那樣崇高的地位。在日語中,“仁”的發音是“jin”(但字形還是與中文中的“仁”一樣)。即使是對身居高位的人來說,“行仁義”或“施仁”也不是一種必須具備的美德。由於“仁”完全被排斥在日本的倫理道德體系之外,使它具有不屬於法律範疇之內的含義,它或許是值得讚揚的行為,比如從事慈善事業以使名聲遠揚,以及赦免犯人,等等。這些都是職責以外的事情,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如此。9【9薩評:這是不正確的,日本官方並沒有排斥“仁”的觀念。實際上,日本歷代天皇的名字都帶有“仁”字,比如現任天皇的名字是明仁,其父為裕仁,其子為德仁。這都表明了日本天皇家族對這個觀念的重視,只是日本社會並沒有以這個標準約束天皇的理論而已。理由呢?日本人的觀念是天皇本身就是完美的化身,“仁”如果是美德,那麼天皇一定已經具有了,沒有必要再提出要求。至於天皇也可能做出不仁的事情,那麼怎麼解釋呢?也很好解釋——你把天皇的行為看做不仁,肯定是你錯了或者別有用心……】

“行仁義”的另外一種意思是“做法律規定範圍以外的事情”,這種行為經常被強盜們視為美德。比如在德川時代,武士們是佩帶雙刀的,顯得十分威武,而那些無賴則只佩單刀,他們所謂的“行仁義”就是幹些殺人越貨的勾當。如果歹徒要求另一個幫派進行庇護,那這個幫派為了使這個歹徒免受同夥的報復,就把他保護起來,這就是“行仁義”。在現代社會中,“行仁義”具有了更多的貶義,它只有在人們談論處罰違法犯罪行為時才會使用這個詞。正像日本媒體所披露的那樣:“現在,在日本國內,地下勞工到處‘行仁義’,應該予以嚴懲。警方也應對此不法行為監管,打擊那些在日本各地猖獗的‘仁義行為’。”這裡的“行仁義”當然就是那些流氓地痞們所稱為的“盜賊的榮譽”。尤其是在現代日本中,經常有一

目錄
黑萌進化史群星文明:我載入了MOD穿越之魔女法則那一場盛世煙花一念天堂泡總裁 簡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