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水泥有了,先修路吧(第1/2 頁)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天帝二年正月初六,李元喆忙裡抽閒,來到灞橋工業區視察。
在他原來的計劃之中,工業區早就應該建立起一堆傻大黑粗的作坊了,但因為與世家的戰爭而耽擱了下來,目前建成生產的只有磚瓦廠、水泥廠、鋼鐵廠和木工廠、鍛打廠等五個工廠,而且還因為他不在,準備好的蒸汽機械並沒有安裝使用,也沒有培訓相應的操作人員,生產全靠人力,只看生產的場面實在是對不起“工業區”這三個字。
因為天氣原因,磚瓦廠已經停工一個多月了,沒有李元喆的技術指導,凍過磚坯燒過之後就是一堆豆腐渣。
木工廠也是因為相同的原因處於暫時的停工狀態。
還在生產的是不受氣溫影響的水泥廠、鋼鐵廠和鍛打廠。
李元喆最關心的就是鋼鐵廠。
鋼鐵是工業的骨骼,沒有足夠的鋼材,推進工業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
工業區的鋼鐵廠說是鋼鐵廠,實際上只是四座醜到爆的小高爐而已。
閻立德介紹道:“陛下,如今鋼鐵廠的四個小高爐每天可出鐵水四千斤,可得生鐵兩千斤,熟鐵一千斤,鋼一千斤,抵得上兵器監五天的產量了。”
閻立德臉上有一些喜悅邀功的意思。
要知道大唐最大的鋼鐵生產商就是兵器監了,每天的鋼鐵產量不過是一千來斤,而且大部分都是生鐵和熟鐵,鋼的產量則是全看運氣,運氣好的時候一天出個五六百斤,運氣不好一斤也沒有,主要還是靠百鍊法鍛打出來,關鍵是兵器監的這點產量是三百多人的成果,而鋼鐵廠只用了不到兩百人就達到了他們五倍的總產量,而且每天還能穩定的產出一千斤好鋼,簡直不要太厲害。
不過李元喆卻是很不滿意,呀呀呸的,四座小高爐每天出兩噸多的鋼鐵有什麼好驕傲的?
這點產量放到後世我都不敢說出去好嗎?
怕丟人啊!
後世隨便一個大面積整頓前的鄉鎮小鐵廠沒個每年大幾十萬噸的產量,你出門的時候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
每天兩噸,是要我鑽地縫嗎?
他皺眉道:“朕記得設計產能是每座小高爐每年出鐵水三百噸,也就是將近六十萬斤,為何連一半的產量都不到,是高爐有問題嗎?”
閻立德聞言,臉上的喜色消失,垮著臉道:“陛下,並非高爐的問題,而是鐵礦石供應不上。”
“怎麼會?真不是讓河南府往長安送鐵礦石了嗎?”
李元喆疑惑道。
“回陛下,河南府的礦石是運過來了,但是並非全都供給工業區,將作監、兵器監、長孫家的鍊鐵坊都會分走一部分,分到工業區的自然就少了。”
閻立德解釋道:“而且就算是全都供給鋼鐵廠也不夠啊,河南府的鐵礦產量就那麼些,還只能趁著運河豐水期的時候運過來,是在是供不上啊!”
李元喆這才發現自己對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和交通狀況的認識過於樂觀了。
在外邊來回征戰幾個月,他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經閻立德一說,他才想起來大唐的道路基建近乎沒有,那些官道是真正的“水泥路”,晴天遍地土,雨天一地泥,通行人馬還能將就,但是要走貨車那就是隻能呵呵了。
運河也有問題,楊廣把幾條古代河道連在了一起,順利的把江南和北方聯絡了起來,讓南北之間的大宗貨物運輸成為現實,但也僅僅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真要說運力還真不見的有多大的提升,主要是有些人工挖掘的河道太窄,限制了貨船的噸位,直到李世民和李治對大運河進行了修繕之後才在武周時期真正成為了黃金水道。
再有就是大唐的採礦業相當原始,挖掘鐵礦石之類的硬礦只能靠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