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新的任務(第1/2 頁)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隨著劉曉峰這個職業倒爺的出現,群員們的動作明顯加快了不少。
群裡要說有錢,誰都比不過李元喆,他手裡的大部分銅錢都給了國庫,留下的錢財之中多是金銀珠寶之類的硬通貨。
有了錢,又有了產能處在爆發邊緣的供應商,李元喆開始從劉曉峰手裡購買巨量的水泥鋼鐵和一些民用物資。
原本計劃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的水泥路工程立刻就能提上日程,一直在磨洋工的大明宮工程也突然加快了進度。
現在的大唐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卻是很不穩定,李元喆的改革動了太多人的蛋糕,在一些駐軍體系覆蓋不到的地方,反對勢力依然在暗中搞風搞雨阻撓新的行政體系的建設,而李元喆當下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培訓新的基層官員身上,沒有多餘的力量去管偏遠地區的事情。
想要有效震懾敵人,他就要發揮出手中軍力的威懾作用,恰恰是不變的交通條件限制了軍力的投送速度,所以他修水泥路也不是僅僅為了賺錢,更多的是出於對朝廷控制力下沉做的準備,他相信只要軍力能快速到達的地方就不會出現大亂之。
之前他修好沽口到長安的路基之後就沒有下一步動作的主要原因是水泥的產量不足以供應更多的道路修築,只能等各地的水泥窯和採石場建好之後在開工其他的線路。
如今有了劉曉峰的出現,水泥的產量不再是阻礙,儘早的修好連線重要地區水泥路的計劃就能快速實施了,也好儘快穩定大部分地區,讓大唐真正的恢復正常。
大明宮之所以一直修的慢慢騰騰的,主要的原因則是缺乏足夠數量的合格鋼材,工業區的小高爐產出的剛雖然質量不錯,但數量實在是不敢恭維,大明宮工程的主體建築也因為鋼材不足而進度緩慢。
李淵還是住在太極宮,李元喆身為人子也不可能搶老子的地方,只好住在東宮裡,儘管東宮已經被他改造的十分宜居了,住起來要比太極宮舒服的多,但皇帝長期住在東宮好說不好聽啊,皇帝的威嚴還是要的,尤其是在皇帝還沒有立太子的情況下,儘早的把東宮騰出來也是對朝臣的一種安撫。
一個王朝沒有太子,很多人已經開始在明面上議論了,李元喆沒打算立太子,但做個姿態還是要的。
於是久拖不決的大明宮工程就這樣突然加速了。
李元喆則是找來了房杜、唐儉、程咬金、李靖、裴寂、封德彝、武士彠、劉政會等重臣交代未來一年的安排。
說是安排,實際上李元喆只是說了三件事之後就當起了甩手掌櫃,具體的執行還是讓老頭子盯著。
第一件事是加緊培訓基層官員,完善官員的培訓方式和內容以及對官員職責的再次明確劃分,爭取在天帝二年八月之前完成七道二府的行政安排。
第二件事是擴大新式教育的推廣力度,只靠一個技術學院已經沒辦滿足大唐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了,李元喆也沒有耐心去等這批學生完全成長起來再去大面積推動工業的發展,就是應急他也得想辦法儘快培訓出一批能操作和維修機器的工人來,要不然他買的那些機器就只能在貨架上吃灰了。
第三件事是重開科舉選拔人才,只不過選拔的重點不再是文化專精的人才,而是擅長實務的人才,是那種擁有某項專長的人才。
書生治國不能說不好,但明顯不適合李元喆接下來的安排,他要的是真正能做事的人,而不是滿口之乎者也的文人。
培訓基層官員和推廣新式教育的阻力都不大,新的行政體系需要新的基層官員,新的生產方式也需要新式的工人,但用科舉去選拔實務人才的命令卻是受到了所有參會人員的反對,即便是李元喆服用了那可神奇的藥丸,得到了讓人納頭便拜的能力,但依舊是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