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文化差異引發的戰爭(第1/2 頁)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皇位繼承關乎著國本。
至少在其他人看來是這樣的。
然而來自後世的李元喆很清楚,君主對一個王朝來說只能起到帶頭的作用,王朝強盛與否的根本是朝廷的施政方法是否符合時代的需要,君主英明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朝臣一定要有能力去踏實的執行朝廷的決策,君主只要不傻不瘋不作死,找到具有相當執行力的朝臣班子就能基本保證王朝的正常運轉。
所以皇位繼承人制度的核心不是挑選出最合適的新皇帝,而是與之配套的人才培養體系。
關於人才培養體系的事情李元喆沒有透漏出一絲的風聲,只是在倖存者之中的戰略人才的指導下默默的在未來城開展著。
李淵是不太看好李元喆這套皇位繼承人制度的,不過他自己在挑選繼承人方面就是個失敗者,沒有理由去反對李元喆而已,於是就沒有參與進去,只是預設了而已。
他要的只是不讓其他人染指繼承人選拔,其他的在他看來並不重要。
太上皇表現出來的態度讓朝臣們放棄了抵抗,對皇帝的決定採取了預設的態度。
搞定繼承人的事情,就該說說大唐接下來一年的對外態度了。
首先是對東突厥人的處理。
自對突厥作戰結束之後,殘餘幾十萬的東突厥人便被暫時安排到了河套平原以北的草原暫時安頓,加入唐軍或是商隊護衛隊的突厥人已經拿到了大唐的戶籍,但他們畢竟是少數人,還有幾十萬人處在無根浮萍的狀態。
時間短了還好說,要是一直拖下去就會成為一個隨時可能爆掉的大炸彈,所以還要謹慎對待。
李元喆的想法是挑出一部分人繼續留在草原上放牧,只不過這次他們不再是以貴族奴隸和部眾的身份放牧,而是為新組建的“大唐北方畜牧集團”服務,成為擁有大唐戶籍的正式僱員。
這部分人不再進行遊牧,而是在條件比較好的草場上進行定點畜牧養殖,專門為大唐提供奶製品和羊毛。
另一部分則是分成兩塊,一塊是其中的青壯女子,她們會被挑選出來經過培訓加入到新組建的“北方毛紡集團”,專職生產毛紡製品和皮製品,另一塊是其中的青壯男子,他們要繼續在草原上游牧並編製成專門的尋邊隊來防止東北方的室韋人等進入草原。
如此一來突厥人就被分成了若干個沒有直接聯絡的部分,可以有效地防止他們串聯起來搞事情,時間一長,習慣了定居而牧和做工的他們便很難在重複草原上朝不保夕的生活了,朝廷加派的官員只需要管理幾個固定的聚居區,大大減輕了草原的管理難度和成本,還能讓草原上的畜牧業形成規模,讓粗放的遊牧向效率與利潤更高的集約化畜牧業轉變,延長畜牧業的生產鏈。
對突厥人的安排與朝中的大臣和突厥各部頭人商量過的。
朝臣的意見自然是雙手贊成,能一舉解決掉這個麻煩他們求之不得。
突厥各部頭人倒是有些意見,主要是因為朝廷此舉直接剝奪了他們對部眾的管轄權,讓他們成了光桿司令,這一點讓他們這些一直高高在上的人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自然是不同意的,但他們不敢直接拒絕,一直用一些模稜兩可的理由拖延著。
李元喆本身就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見他們不識抬舉直接把當時剛剛組建的炮兵部隊和近衛軍所有的重火力全給拉了出來,當著他們的面搞了一次火力覆蓋,然後就是對突厥遺民的安排方案在大朝會上順利透過了。
突厥人的事情嚴格來說並不屬於對外事務,所以各國的使者也只當做是看戲,最多就是看西突厥使者的眼神之中帶著一些憐憫而已。
西突厥作為突厥的起源地,理論上和東突厥各部有著相當的同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