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五章 劉表出征(第1/3 頁)
劉琮也沒閒著,一旬之中,有三天是在教導羽林營第二營,大部分時間還是荀攸在教導,兩天時間在峴山,三天時間穿梭在農田,研究農事,順便與百姓一起務農。另外還有兩天時間則是在書院和學校。
至於襄陽的政務?趙儼,李嚴協助,劉琮很多時候只需要批閱部分檔案即可,並不麻煩,襄陽自劉表入主之後,經過劉表的大力整頓,襄陽的問題越來越少。
“二公子,你這是準備做什麼?”
“修橋!”
“修橋?二公子,此時可不是修橋的時間啊,現在河流水深,最深的地方有兩米多深!”
“知道,但是你們每日都要繞,很麻煩,許多人還要出錢才能渡河,如果能修了橋,便會方便很多!”
劉琮調了三艘小船過來,開始命令手下在河邊打樁,劉琮修的是木橋,需要的木材都經過處理已經準備好了。
“二公子,你等等,我去叫人來幫忙!”
旁邊的向戈見過二公子好幾次,每次都看到他在河邊走來走去的,不知道在做什麼,如今才發現居然是為了修橋,這可是大好事。
每次他們都要繞道好遠,雖然小河才不到三丈寬,但是極大的影響了他們的發展,如今劉琮準備修橋,對他們來說是好事。
木橋雖然不大,透過量有限,但是總比繞幾里路好,很快就有許多人幫忙打木樁等,劉琮則在旁邊看,思慮!橋是必然要解決的,但是要修橋,最好還是要用到鋼筋水泥,一般的河內打樁,還是有辦法。
可以透過木排圍住,然後透過筒車將其中的水排出去,當然僅限於水深不足十米的小河,不過已經適用於大部分河流,至於長江這種不考慮。
而且許多河流一到冬天會進入枯水期,如果能在那時候修橋是最好的,其次是對於支流,支流現在每年在枯水期都在挖深河流,已經增加其蓄水能力。
劉琮同時也想到了武陵郡的一些地方,特別是懸崖峭壁的一些地方是否能修橋,修吊橋,如果在不缺鐵的情況下,這個是否可行。
不到三丈寬,而且在人多的情況下,又是修建木橋,那效率是非常高,很虧就有了基本的雛形了。
因為許多木材在運送來之前就經過處理,到了現場之後只需要細微的改動就可以直接搭建,這才使得建造前來非常快。
“您好,楊老,日後這橋修建之後,還要麻煩您帶著鄉里的青壯經常維護!”
“二公子,您說的是哪裡話,這種造福鄉里的事情,不用您說,我們都會自己維護好,去年就有人趟水過河,結果人就沒了!二公子能記得我們鄉,真的是仁慈啊!”
基礎建設一直在做,不可能同時開展,只能說是根據需要進化了輕重緩急的劃分,有些地方先側重於解決農田道路問題,有些地方則側重修橋這種事情。
劉琮看了看半天便走了,留下他們繼續,畢竟事情多,不可能一天到晚的盯著,同時路邊各種水利都在興修,特別是利用筒車取水灌溉的工程,許多百姓都自發的來修建。
劉琮看了看襄陽的地圖,目前總體來說,發展很快,特別是西城那邊,經過各種規劃,西城那邊離阿頭山也不遠了。同時沿著襄陽-中盧的馬路兩側,劉表進行了規劃,也發展的不錯。
“子瑜回來了!”
“二公子,我和劉護前往平春的時候檢視了,能修路的地方有三條,但是都有一些問題,二公子請看我們繪製的地圖!
如果從復陽縣修到道路到平春,其路途是最為平趟的,但是有一個顯著的問題,如果運糧的話,容易被發現,也容易被襲擊,非常不安全,而且沿路必然要佔用許多良田!
如果從平林到平春,山路較多,工程浩大,而且沿途的猛獸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