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1/2 頁)
&ldo;沒事,二叔,我沒打算去唸書了,豆腐攤子還沒穩定我得自己管著,要不你年後來給我幫忙吧。&rdo;餘喜齡輾轉反側了大半夜,最後還是想通了,讓餘二叔來幫忙。
不是原諒了餘二嬸,而是家裡老的老,小的小,確實需要一個勞動力來減輕壓力,去外頭僱人餘爺爺肯定不能同意,但二叔應該沒問題。
&ldo;別別別,你那活我幹不來,我出了初五就得去縣城幹活,年前和老闆說好了的。&rdo;也怪他沒事先跟餘二嬸說明白,縣城那裡還約了活,怎麼可能留在鄉下做豆腐。
餘奶奶本來一直沉默地聽著,這會趕緊拉著餘二叔的手勸他,做豆腐再累也是在家裡,去外頭工錢不多還要受氣吃苦,還是留在家裡好。
不過餘二叔如果能這麼容易勸得動,當年就不會留在鄉下不去參軍了,餘奶奶沒有辦法,只叮囑餘二叔,&ldo;這事你還是回去跟你媳婦商量商量。&rdo;
送完東西把事情說開,餘二叔就趕緊走了,餘奶奶怕餘二叔悶著不說,為難地看了眼餘喜齡,最後踮著腳小跑著跟了過去。
&ldo;你奶奶她老糊塗了。&rdo;餘爺爺無奈地嘆了口氣,這老婆子怎麼就是說不通呢。
你就是要勸,也得背著人再去勸,當著喜齡的面,讓這孩子怎麼想。
他們二兒子是個老實人,但二兒媳婦可不是,想到她昨天說的那些話,餘爺爺心裡原本的打算通通打消,也絕了勸餘喜齡的心思,卻沒想到喜齡自己提出來讓她二叔幫忙。
餘爺爺心裡很欣慰,對餘二叔卻是更恨鐵不成鋼,如果他能管得住他媳婦,他舍下老臉幫著說兩句話又有什麼關係。
&ldo;我奶這也是人之常情,她心裡明白的。&rdo;餘喜齡不覺得有什麼,老人的想法很容易理解,手指還各有長短,人心自然也有偏愛,餘奶奶這都算不上偏心,一般父母大多有這種&ldo;劫富濟貧&rdo;的習慣。
過得好的幫扶一下過得不好的,在她們看來,完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件事餘奶奶從頭至尾也沒有幹預過什麼,是她自己先松的口,&ldo;奶奶要是能勸動二叔就好了,明年楊叔那裡要的貨肯定不能少,還有鄉鎮府的貨,我一個人忙不來。&rdo;
餘爺爺無奈地嘆氣,&ldo;你二叔跟你爸一樣,一根筋,認定了的事,你二嬸也無可奈何,沒事,忙不過來還有爺呢。&rdo;
餘奶奶有沒有勸動餘二叔,餘喜齡不知道,不過她沒想到竟然會在村裡遇著喬志梁和……魏敢?
第二十一章
她們這邊的習俗,三十晚上來家裡的小孩子,叫做送恭喜,初一早上的,才叫拜年。
每個小孩子都會隨身帶著個布兜,到一戶人家衝著主人家大聲喊了吉祥話,主人家便會給他們塞一把瓜子或者花生,條件很好的人家會給餅乾或者糖塊。
除非實在太窮的人家,大傢伙都是把門敞開,等著孩子們來,逗著他們說話,小孩子們不僅是來送恭喜,還是來給各家各戶送福氣的,擋住了孩子便是把福氣擋在了門外。
小時候餘齡也特別期待這樣的活動,早些年的時候只能裝些瓜子回家,但在少吃少穿的年月裡,一把瓜子也是難得的零食,到了現在,家家戶戶條件好了之後,基本在本村轉一圈便能把布兜塞滿,要是去到親戚家還會受到特別的優待,比別的小朋友多顆糖,或者多兩片餅乾。
到了三十這天,十歲以下的小孩子巴巴地早早準備好布兜,先從鄰居家開始,然後送完恭喜順便領走沒來及得出門的鄰居小夥伴,隊伍逐漸擴大,走到最後基本上浩浩蕩蕩,每個隊伍至少有十來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