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夜曲(上)(第1/2 頁)
“夜曲,這首歌是我自我感覺完成最好的一首歌,也是我出的歌曲裡面,最喜歡的一首歌!”
楊天看到楊蜜不敢正眼看自己,於是也不在說什麼,笑著自信的回答道。
“期待呀!老公說他最喜歡的一首歌,那肯定很不錯了,最少也要比我現在最喜歡的本草綱目好吧?”
“厲害了,買好瓜子和啤酒坐等楊天的新歌”。
“不一定,只是楊天最喜歡的歌,不一定是大眾喜歡的呀,不過楊天現在出的歌曲都不錯,應該還是可以的。”
“不管是什麼樣的歌,我都喜歡,就想歌曲出的快點,快點開個演唱會,羨慕那些在現場的。”
“就算開演唱會也不一定能買到呀,老公現在這麼火,只要一開演唱會肯定門票一搶而空,嚶嚶嚶。”
說實話楊天本來不打算出這首歌的,但是又感覺明日之子最後一場比賽了,不拿出自己心中的王炸之一也不太好,畢竟自己這一世就是從明日之子開始的,那就更該用最好的結束。
有句話叫“夜曲一響,上臺領獎”。
夜曲獲獎最多的那個頒獎典禮,實際上楊天也看過回放,當年的周董還特地搞了個不一樣的髮型,穿了一件棕色外套。
每次周董獲獎上臺,播放的背景音樂都是夜曲,每次發表獲獎感言都是,謝謝b,謝謝喜歡我的歌迷朋友之類的,基本都三兩句話講完,當晚響了好幾次。
但是夜曲還是被低估了。一般來說,逼格高的東西趨於小眾。高格調和大眾化是背道而馳的,但夜曲同時做到這兩點,藝術高度和商業廣度同時登頂,再難複製的奇蹟。
夜曲的格調是非常高的,在2005年說一句鶴立雞群也不過分。高格調的歌曲意味著小眾,夜曲卻極端的做到高格調和大眾化,這是不可思議的。
21世紀的華語樂壇,周董以外的歌手,沒有一首流行歌敢說地位在夜曲之上,哪怕是周董自己的歌,也最多的是歌迷說的三部曲,裡面也包括著夜曲。
這首歌第一點是藝術和商業結合的巔峰之作,也許是最多華國人可以唱完整的rap(雙截棍大多人只能唱哼哼哈嘿)。
這裡介紹一個規律:“越是熱門的東西,其風評越是被人刻意壓低,所以周董巔峰時代發唱片總是被唱衰,不過是很多人對於大眾化喜好的一種標新立異的叛逆與譁眾取寵,但是夜曲的出現卻無可挑剔,誰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從藝術性和通俗的觸聽感上找不出一點瑕疵,這種營造古典和復古氛圍的作品,在當時“老鼠愛大米”等芭樂氾濫的華語樂壇簡直是降維打擊,所有人都傻掉了”
第二就是對網路歌曲曲風影響深遠的開拓之作,徐嵩,汪素瀧這一代網路音樂人痴迷夜曲,出了很多仿製品,比如玫瑰花的葬禮,巴赫舊約等都是夜曲影響的產物。
類似風格在之後的抖音也有龐大影響力。周董為華語樂壇找到了這麼一種思路,讓這一模式風靡。
從私心來講,楊天前世也是周董的粉絲,看到有些傑迷在故意打壓夜曲,是很難接受的。
故意壓低夜曲是不太理智的行為,任何歌手,包括周董,大眾瞭解的視窗主要是10首熱歌。周董前10熱歌(企鵝音樂排名)是:夜曲+稻香+8首慢歌。
沒了夜曲和稻香,周董給那些邊緣路人的印象就是擱淺一類慢歌了(至於夜的第七章和以父之名不可能像夜曲一樣爛大街的,畢竟夜曲是是時代因素)
夜曲對完善周董的大眾音樂形象,避免形象被慢歌化很重要,作為一個快歌的視窗,指引路人瞭解周董的快歌也很重要。其重要性無異於命根子。
至於《夜曲》這首歌自然是當時楊天最喜歡周董的一首歌之一,確實很好聽,很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