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第1/2 頁)
陸廷之自然看得出那大漢的意思,這八成是把他們當成逛街散步無意中突圍進來的老百姓了。
因為走得近,空氣裡食物香氣越發清晰,關蘅有些心不在焉,望著裡頭道:&ldo;我們是被邀請來的!&rdo;
頂著大漢懷疑的眼神,陸廷之遞上古武聯盟的邀請函,那青竹請柬一出來,大漢眉心稍稍鬆開,語氣卻還是硬邦邦道:&ldo;既然都是古武界的同門,便請進吧。&rdo;他讓開道路,眼瞅著關蘅晃在腦袋後面的頭髮揪,還是忍不住補上一句,&ldo;兩位同門看著面生,恐怕是第一次來參加兩道商討會。今次的會議長戴長老為人……比較嚴謹,看這位小友的衣著,恐怕是不讓你入座的。&rdo;他一指關蘅,皺眉道。
第124章
昨天臨時接到請柬, 關蘅兩人就聯絡了柳家打聽情況, 畢竟對於古武內部情報還是這些內部家族知道得更加清楚。
也因此,兩人對於這個這封莫名的請柬也算是知道了些頭緒。
那請柬就是兩道商討會慣用請柬, 通常都是發往古武各門派世家, 還有武術協會中個別省市協會組織及社會其他重量級團體。這兩道商討會, 常被稱作兩道會, 兩道,顧名思義,分別代表武道與外道,是比華夏武術交流大會更加高階一些的武術界全體議會。其主要就高階在, 武術交流大會由武協發起,而兩道會是由古武界主導,會上交流的內容也多以古武相關事宜為主,在兩道會中, 武術協會通常都只是陪客、聽眾, 對於兩道會的議題和決議大都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
可以這樣說, 兩道會其實就是古武各家會議,討論的也是古武方向和各家利益分配。外道甚至武協都通常只是起到圍觀與見證的作用。
兩道會發起日期不定,頻率不定,大都是有大事件時才會有兩道會出現,兩道會也通常伴隨著誘人的利益為整個武術界帶來巨大改變。
不過近些年許多古武世家武功日漸衰微,這虛榮排場倒越擺越大。古武聯盟中掌握話事權的幾大家族輪流著時常會借各種各樣的名頭開啟會議, 這些會議記錄有的都跟鬧著玩似的, 封存那些會議檔案都嫌浪費重密室的書架。這導致兩道會的威信逐日下降, 每次都弄得像什麼矯情組織的虛榮集會,後來聲勢甚至比落魄的武術大會都不如了,要不是古武的牌子豎在那,能不能拿到集會許可證都不一定。
不過歷史上兩道會也是有過輝煌成就的,最著名的第一次會議就是建國後由周總主持,兩道和平座談,結成兩道友好協作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兄弟單位。其後也有過多次促進武術發展的和平會議,最近的一次著名兩道會,已經是二十多年前了。當時西省有農民墾地,一鋤頭砸出一塊碑,進而牽引了一個大墓群面世,這個墓群帶來的文史資料轟動了整個華夏,然而其中最激動的卻都輪不到考古界了,而是古武各家。因為那些碑上以及棺蓋上的文字和影象資料,有不少竟與古武相關!
這訊息傳出來,何止古武界,武術協會和政府都心熱得不行,各方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在這批古籍中分一杯羹。最後召開兩道會,各方主事紛紛落座,憑著各自優勢對這批資料進行了分割。武術協會經此一會,再不是街頭賣藝的武夫,而有了對外家功夫
更深刻的認識,結合從前的已有經驗和資料,無論是武功路數還是內修底蘊,都得到了更&ldo;科學&rdo;的規範與導正。而政府也摸到了一點武道門路,又背靠大樹麾下人才濟濟,全心全意發展想要打破古武壟斷。
但也因為這次兩道會,古武界對其他兩方有了意見和警惕,其後的武術交流大會,拿出的東西越來越敷衍,與政府方的合作也越來越少,生怕深切交流會培養出兩個龐大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