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第1/2 頁)
景驪有時候覺得衛衍時不時對人心軟,要為這個求情,為那個求情,有故意和他作對的嫌疑,如果他想,他當然有很多辦法讓衛衍改掉這個習慣,但是他不想這麼做。
凡事有利就有弊,這是衛衍讓他安心的地方,偶爾帶來一點小麻煩,他也能忍受。
再說,就是因為衛衍是寬厚柔軟的性子,所以就算他做了些讓衛衍不悅的事,衛衍最後也能原諒他。如果衛衍真變了性子,一旦哪天他做了什麼,卻哄不住衛衍,這樂子就大了。
這種有可能會坑到自己的傻事,誰愛做誰去做,反正他不做。
不管怎麼說,反正景驪覺得這劍很適合衛衍,想要這柄劍,許多人就為此動了起來。
不過就算他是皇帝,也沒法立即心想事成。
因為這柄劍,已經失去蹤跡許久了,也許被人帶入了地下,也許收藏在某個家族的密室裡。
畢竟名劍這種東西,倘若尚在俗世中翱翔飛騰,必然會有各種訊息流傳開來。如今悄無聲息,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收在某處蒙塵。
景驪派出了大量人手,去打探這柄劍的訊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許多人數月的辛苦奔波,終於有了好訊息。
有人得知皇帝在尋這柄劍,將這柄劍從自家密室裡取出來,獻給了皇帝,以悅君心。
那人這麼上道,景驪自然不吝於賞賜,又命人快馬加鞭,將這柄劍送回京城。
在衛衍生辰前夕,這柄劍終於到了皇帝的手裡。
景驪本來以為這次趕不上送這件禮物了,早就換好了新禮物,不過現在劍送到了,他就準備親手交到衛衍手上去。
五月二十五那日,是衛衍的生辰。
衛衍今年三十有六,因為不是整壽,所以他沒打算大辦,只略備薄酒,請了幾家親厚的家人和摯友,隨便開了幾席,一起聚了聚。
不過就算他刻意低調行事,如今他是近衛營大統領,掌著所有近衛的選拔任職升遷,而近衛營,實際上是官宦貴胄子弟的做官捷徑路。
時人若要做官,大致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是科舉路,這是為讀書人準備的,相對來說比較公平一點,但是競爭非常激烈,考了半輩子還是老童生的,不乏其人。
另一條是萌蔭路,這是為官宦貴胄子弟準備的。父祖為高官貴胄的,其子孫後代就有一定數量的萌蔭名額,這些人不需要經過科舉考試就能做官。這條路相對而言會輕鬆一點,不過競爭是從投胎開始的。
近衛營,就是其中一條萌蔭路,而且是很重要的一條萌蔭路。
這裡面可以說道的東西太多了。
比如,同樣是透過萌蔭入仕,有些人被選入了近衛營,就有機會在皇帝身邊當值,就可以在皇帝面前混個臉熟,哪天皇帝高興了,將他外放出去為官,那人的仕途就可以青雲直上,而有些人,沒被選入近衛營,只能在遠離皇帝的地方做個小官,升遷就比較困難,仕途就泥濘難行。
那麼,誰能進近衛營,誰不能進近衛營,到底是由誰決定的呢?
有權做這個主的人,頭一個,當然是皇帝陛下了。皇帝若有中意的年輕人,就會簡拔他進入近衛營,或者皇帝有親近信重的大臣,就會簡拔其子弟進入近衛營,以示對該大臣的恩寵。
另外一個,則是近衛營大統領了。
一般來說,值得皇帝開口做主的人選,也就那麼幾個,其他人入選與否,都是近衛營大統領的職責。
再者,就算這人進了近衛營,如何排班扈衛,才能經常見到皇帝,調任何處,才有立功升職的機會,也有許多關竅在裡面。
縣官不如現管,比如衛衍要為趙石升職鋪路,就調任他去護衛謝萌,皇帝雖然心裡很鬱悶,但是他不想讓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