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1/4 頁)
就比如黃欣所說的那個市場細分和不細分的問題,一開始的時候最好不要細分。
黃欣所提出來的這個勁力寶完全是一個新的市場,而對於新興市場來說一開始最好採用模糊的概念,這樣生產商僅僅使用一個統一的產品便可以儘可能的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了。而如果這個時候賴小虎就對市場進行細分,按照不同的職業比如運動員、老師、建築工人等等各個職業來繼續細分,確實是會一開始讓賴小虎盈利不少。
但是從長遠來說,卻讓賴小虎減少了一個可以延長產品生命週期的機會。
每一種產品都是有生命週期的,當你細分了之後,過來一段時間了,比如三年五年或者更長久一點的,到時候試產對於這種細分已經感到厭倦的時候,你想要再次細分就已經很困難了。而這個時候為了保證自己的市場份額你除了推出新的產品之外沒有其他的方法。
可是新產品哪是那麼容易推出來的。所以說就是因為新產品不好弄,所以大家才會千方百計的延長老產品的生命週期。
這樣如果賴小虎一開始的時候不對市場進行細分,等到市場對於他的大統一的產品感到厭倦的時候,他就可以直接推出自己早就設計好的細分準則了,這樣一種變革立馬就可以為他增加很長一段時間的產品生命週期。
不得不說,其實商人的名聲不好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他們整天琢磨的其實就是一個事情,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從消費者身上賺到更多的錢。
可以說商人的秉性就是如此的。你看到的那些商人如何如何慈善的事情,其實說白了無非就是另外一種從消費者身上攫取利益的手段而已。
透過慈善,最起碼那些商人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名利。有了一個好的名聲了,商人們總會想到辦法利用這個名聲把自己之前付出的代價給賺回來的。
至於有一些人裸捐這些東西,也不要把他們想的太過於高尚了,畢竟你看到的東西都是有一些媒體在後面對那些人進行神話了之後的事情。真是的情況你永遠是看不到的。
最起碼人家現在距離死亡還有幾十年呢,這樣一把自己死後要裸捐的事情說出去。頓時在全世界就可以得到一個極其響亮的名號了,各種善人的稱號就鋪天蓋地的來了。
如果我們把名聲看做是金錢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其實在得到這個好名聲的同時。他們就已經在獲利了。
而且就更不要說在獲得這個巨大名聲的同時,對於他們本身的事業也是很有幫助的。在他們剩下的幾十年裡,他們就可以獲得更多自己想要的東西了。
至於自己死後怎麼樣?說實話,大多數的人他們才不會去管呢,只要自己活著的時候可以活的更好就可以了。
而且這裡面還不要忽略了另外一些因素,就比如法律上或者道德上的因素。
就比如在西方的很多國家都是要徵收高額的遺產稅的。這個稅率有多高,說出來嚇死人。當你的財富達到一定級別的時候,如果你的子女要繼承你的資產,那麼對不起。你超過一半的財產都是要當做稅率來上繳給國家的。
這樣一來那些商人們自然就不樂意了,憑什麼我要把錢給國家,而且還要給那麼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些人就選擇了捐獻,我把錢交給國家,到時候有誰會記得我的好?
沒人。
所以說我還不如臨死之前做點慈善呢,最起碼全世界無數的人會來誇獎我的,臨死之前聽聽別人的讚賞也好啊。
而另外的一些人呢?他們就會成立這樣那樣的各種基金,比如慈善基金或者教育基金等等。
要知道從事教育或者慈善以及其他可以惠及大眾的行業是享受法律上的免稅或者減稅優惠的。而且基金裡面的錢也不是就在賬戶上放著,然後咱們用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