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頁)
淮軍為最早用西法訓練而有成效的部隊。李鴻章之不願將華兵交洋將代練,是怕權力旁落,不受中國調遣,因募洋將教練,使居於客位。及李任直隸總督,主將現有兵勇選汰,一律改用洋槍、洋操。中樞雖未採行,然已命劃一訓練。英、俄、法對華各有企圖,英人已參與海軍,李不欲其過問陸軍。他認為德國近年軍政修明,與中國無邊界毗連,又無傳教與販賣鴉片之事,極應聯絡,以助軍謀。天津海關稅務司德人德璀琳(gtav detrg)大事活動,因於一八七三年,聘德軍官李勱協(lehayer)為教習。一八七六年,派武弁七名赴德學習,回國後,任親兵教練,由德璀琳之婿漢訥根(canstant von hannaken)督率。德璀琳是德國在中國的赫德,漢訥根在北洋陸軍的地位,有如琅威理之於北洋海軍。中法戰爭時,李續僱德國軍官多人。一八八五年,設天津武備學堂,選淮軍弁目肄業,學成後分發各軍,擔任教官,但非統兵官。
三、富強兼顧的企業--輪船招商局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為自強運動第一期,舉辦的新政,限於官辦的制炮造船,認為這是自強的捷徑。但是需款頗巨,有出無入。不易作無止境的挹注,何況軍事工業與其他企業息息相關,彼此必須配合。其次,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華的經濟勢力,日益膨脹,利源多為所奪,長此滋蔓,國計民生,勢將懼敝,沿海長江的交通運輸受害尤烈。為了挽救此兩大危機,必須別闢路徑,利用民力。民與官極不相信,向不樂與官交涉。縱令有人情願,又未必符合政府所望。最後是民間出資經營,政府總其大綱,扶持監督,&ot;盈虧全歸商認,與官無涉&ot;,即所謂官督商辦。此為七十、八十年代,即自強運動第二期對於各種企業所採取的中心政策,首先見諸實施的為輪船招商局的開辦。
五口通商之後,以香港為中心的英國輪船,往來上海、南洋,中國舊式船運幾全失其利。及東北、華北、長江開港,外國輪船愈增,航行的地區愈廣。過去以英國怡和洋行(jarde,athen ≈ )的輪船為主,一八六二年後,又有美國旗昌洋行(rsell ≈ )的上海輪船公司(shanghai stea navigation ),專載沿海及長江客貨。是後數年,英國的省港澳輪船公司(hongkong,canton and a操 steaboat ,)、公正輪船公司(union stea navigation )、北清輪船公司(north cha stear )、太古輪船公司(cha navigation 或butterfield and swire )相繼成立。寶順洋行(dent and )、瓊記洋行(augte heard ≈ )亦均營輪船業務。加之進口洋貨有特別優待,關卡於洋船不敢過問。華商與合夥貿易之船,由洋商報關,華商自行貿易之船,亦多託洋商代報。各口生意,洋商佔十之九,沿海沿江人民生計壅阻,國家稅餉尤損失不貲。
另一嚴重問題為漕運。漕運積弊已深,官吏節節侵漁,運河日久淤塞,每年挑挖,所費亦巨。一八二五年,試僱沙船(浙江大型帆船)海運,然載重不大,運腳過昂。一八六四年丁日昌曾請由華商置買輪船。兩年後,左宗棠復力陳輪船之利,無事時可用之轉漕,有事時可用之運兵運糧,並強調外國輪運,對於中國南北經濟的傷害。&ot;自洋船準載北貨行銷各口,北地貨價騰貴,江浙大商以海船為業者,往北置貨,價本愈增。比及回南,費重行遲,不能減價以敵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虧折資本,浸至歇其舊業。……目前江浙海運即有無船之慮,而漕政益難措手。&ot; 唯一辦法為自備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