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第1/2 頁)
與湖南同日起義的為陝西,參加者有新軍,有陸軍學生.有會黨,有諮議局副議長,都督為新軍管帶張鳳翽。駐防旗人抵抗兩日,將軍以下數千人被殺。
江西九江於十月二十四日起事,新軍標統馬毓寶為都督,長江交通被阻。三十一日,南昌諮議局紳商及學界亦宣佈獨立。巡撫出走,都督初為新軍協統吳介璋,巡防營、會黨不服,一再易人,最後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歷任軍職的革命黨人李烈鈞所得。
山西太原於十月二十九日起事,巡撫被殺,諮議局推標統閻錫山(一八八三至一九六〇)為都督,亦為士官學校畢業的革命黨人。十二月,清軍攻入山西,閻北走綏遠,翌年重返太原,自是統治山西達三十餘年。
十月二十七日,雲南騰越獨立,三十日昆明省城繼起,領導人為新軍協統湘人蔡鍔(一八八二至一九一六)、標統羅佩金、前講武學堂總辦李根源,雲貴總督出走。蔡任都督,羅任軍政部長,李任參議院院長。蔡曾受業於梁啟超,但與革命黨頗近,羅、李隸同盟會,三人為日本士官學校同學。
貴州於十一月四日獨立,領導者為籍隸同盟會的&ot;自治學社&ot;社長張百麟, &ot;憲政預備會&ot;亦預聞其事。諮議局推新軍教練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楊藎臣為都督,張百麟及憲政預備會首領為樞密院正副院長。立憲派與革命派水火,哥老會尤為囂張。蔡鍔派唐繼堯率滇軍前來,奪得了都督。據雲,梁啟超曾命蔡鍔進取四川、貴州,蔡亦欲使滇軍向外發展,以安定內部。
江蘇的響應以上海為早,事在十一月三日。領導人為留學日本的革命黨人陳其美。革命軍有了上海,也有了餉源軍火。同月五日,江蘇巡撫程德全從立憲派之請,在蘇州獨立。他是第一個參加革命的滿清疆吏,張謇實有促成之力,目的在牽製革命黨。接踵而起的為鎮江等處,而以南京的關係為大。十一月八日,南京城外新軍第九鎮統制徐紹楨舉事,攻城不下,東退鎮江。得江、浙聯軍的協助,二次進攻,經過八天戰鬥,擊敗了江南提督張勳,十二月二日佔領南京,長江以南遂無清軍蹤跡。時漢陽不守,武昌危殆,南京勝利使革命軍聲威重振,滬軍都督陳其美的策劃支援,為功最多。
浙江諮議局議長為立憲派,副議長為革命黨,原擬以和平手段促成獨立,巡撫與駐防將軍遲疑不決。十一月五日,新軍佔領杭州,推立憲派的湯壽潛為都督,革命黨人任總司令及政事部長。
廣西響應始於柳州,巡撫沈秉堃及諮議局因新軍迫脅,十一月七日,宣佈獨立,沈為都督,布政使王芝祥副之。甫二日,巡防營兵變,沈、王以北伐為名離開佳林,都督為廣西提督陸榮廷所得,從此據有廣西十年。
安徽的響應始於壽州。諮議局擬防行江蘇之例,使政權轉移。議尚未定,安慶新軍已準備行動,乃於十一月八日宣佈獨立。為了爭奪都督,擾攘月餘,後歸於留學日本的革命黨人孫毓筠。
武昌起事時,廣州戒備至嚴,革命黨人活動亦力。十月二十四日,廣州將軍鳳山遇炸而死,諮議局及士紳商議自保,兩廣總督張鳴岐先允而後悔,省城附近革命軍紛起,水師提督李準通款於革命黨。十一月九日,諮議局及各社團議決獨立,舉胡漢民為都督。
福建立憲派與革命黨頗稱融洽。十一月初,盛傳福州駐防旗軍將攻擊新軍,諮議局決定獨立,新軍協統許崇智發難,閩浙總督自盡,福州將軍被殺。十一月十日,全城大定,新軍統制孫道仁任都督,革命黨人任政務院長,立憲派的諮議局議長任民政部長。
山東巡撫因濟南各界聯合會及新軍要求,十一月十三日宣佈獨立。時袁世凱已重握北京政權,山東新軍屬於北洋系,態度轉變,獨立取消,為時僅十二日,惟革命軍仍據有煙臺。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