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陛下重於勞民延緩之今【從永樂四年首議至今,整整十年了】,臣等切惟宗社大計正陛下當為之時,況今漕運已通【指京杭大運河的疏通和整治】、儲蓄充溢【國家財政充足】、材用具備【採木採石等建築材料準備工作完畢】、軍民一心。營建之辰,天寶啟之。【&ldo;辰&rdo;,日、月、星的總稱;&ldo;天寶&rdo;可有二解,一指&ldo;天然之寶&rdo;,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ldo;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rdo;一指秦穆公所獲神瑞之物&ldo;陳寶&rdo;。二句的意思,無非稱頌營建北京的決定是很吉祥的。】伏乞早賜聖斷,勅所司【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擇日興工,以成國家悠久之計,副臣民之望。{145}
其言語中不免有一點這樣的含意:&ldo;既然皇上準備了那麼久,萬事俱備,臣等還能說什麼呢?&rdo;似乎這次廷議沒有一丁點反對的聲音,只有幾個傻乎乎不明就裡的地方官‐‐‐河南的左、右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和參議陳祚‐‐‐聯名上疏,強烈反對遷都北京,被朱棣直接打發到湖廣均州農村當&ldo;佃戶&rdo;{146},從此再無人出面表示異議。
偽君子朱棣 偽君子朱棣(40)
曲線迂迴十年,定都北京之事終得確立。名義上,北京興建從翌年即永樂十五年六月動工,《明實錄》也是這麼記載的,實際上這個日期宜理解為北京升格為第一首都的時間,真正動工則早於此,因為先前我們在《明實錄》中曾多次看到朱棣就北京工程的負責人任命以及工匠管理等問題,作過指示,說明工程早在進行之中;這一次,不過是在&ldo;國務會議&rdo;上借討論之名為批准遷都以及工程開工,走個過場。否則,僅用三年時間,到永樂十八年即建成規模如此宏大的紫禁城,將是一個無法解釋也根本不可能的奇蹟。
後世稱道朱棣營建北京‐‐‐這座當今世界大都會的骨架和基礎,確由他塑造與奠定‐‐‐之功,以及對宏偉壯麗的紫禁城嘖嘖稱奇時,卻很少有人意識到並且指出這一事實:明代初年,中國居然在三四十年的時間內,先後承受了在南北建造兩座都城的巨大負擔。要知道,這兩座都城中的任何一座,在當時世界上都堪稱最為奢費的大城。南京修造了十年,而北京的工程前後耗時二十年。
國家顯然為此投入了驚人的物力和人力。我們雖然不知道營造北京究竟耗資多少,因為朱棣不屑於向他的人民公佈這樣的統計數字;但我們很清楚地知道,每一個銅錢都是從賦稅中來,亦即都是由當時的普通百姓來承擔。
我們可由紫禁城昂貴的材料來想見它的奢費‐‐‐當時,三大殿的柱子全部採用巨大的楠木{147}。因為珍稀,這種木材被冠以&ldo;金絲&rdo;的形容詞。它所以昂貴,除生長週期長,更由於皆處深山之中,砍伐及運輸甚是艱難。一根運抵北京的楠木,甚至包含了許多人的生命代價。為了給紫禁城置備足夠的木材,幾位採木大臣在從山西、四川、兩湖、江西直到浙江的廣大區域內,足足滯留了十幾年。例如被派往四川的工部尚書宋禮,永樂四年赴任,直到永樂十七年才&ldo;自蜀召還&rdo;,除了中間短暫地在別處處理一些事情,他在四川的採木延續了十三年之久。
如此浩大的工程,人民為此承受了怎樣沉重的賦稅,我們雖無法知悉真實的數字,卻一定是驚人的。在迴避或不屑於記載這些數字時,史書偶爾會提及一些區域性性的勞動力使用情況。單兩湖一地為採木而投入的人力,即達十萬之眾{148};當時共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