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第1/2 頁)
古來奶媽界之翹楚,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魏忠賢
閹禍,這個自永樂以來與明王朝共生共長的毒瘤,到魏忠賢,終於發展到極致,亦就此畫上句號。不過,對這樣的人、這樣的事,讀《明史》讀到後來,人們可能都有一種厭倦與麻木。因為實在太多,如過江之鯽,連綿不斷、層出不窮,以致失去興趣。我在提筆敘述魏忠賢的故事前,就突然生出無聊之感,從王振想到汪直,從汪直想到劉瑾,從劉瑾想到魏忠賢,二百年間,到處活躍著此輩的身影,專權、恃寵、濁政、殃民,無所不為,以致偶爾不見此輩動靜,反倒詫異,會單獨地特別指出(例如嘉靖朝)。所以,在司空見慣的意義上,閹禍在明代確實缺乏新意,從內容到形式頗相雷同,本質不變,無非為害或大或小而已,慢慢會讓人提不起興致。
但說到天啟、崇禎年間的政治、歷史,不說魏忠賢不行。一方面不說不行,另一方面閹禍大同小異又讓人心生倦意,怎麼辦?只好在落筆之前,先去思索和尋找有&ldo;魏式特色&rdo;的東西。通盤想了一下,覺得&ldo;魏式特色&rdo;表現於兩點:一是登峰造極,二是造就了&ldo;閹黨&rdo;。尤其第二點,是十足和獨一無二的&ldo;魏氏特色&rdo;,《明史》為&ldo;閹黨&rdo;闢出單獨一卷(第三百零六卷)、在《列傳》中拿出單獨一個單元(列傳第一百九十四),完全由於魏忠賢‐‐《閹黨傳》除了開頭拿正德年間的幾個人湊數外(其實不足稱&ldo;黨&rdo;),入傳者,全部是魏氏集團成員。
一閹而可以致黨,這才是魏忠賢的歷史價值與分量之所在,也是這次&ldo;閹禍&rdo;不得不說之處。沒有&ldo;閹黨&rdo;,魏忠賢不過是一個很可惡然而也很普通的醜類,有了&ldo;閹黨&rdo;,魏忠賢頓時提高了檔次,一下子超越王振、汪直、劉瑾,把&ldo;閹禍&rdo;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ldo;閹黨&rdo;的產生,可謂明朝晚期政治的焦點,是精神、道德、風氣徹底敗壞的標誌。也就是說,&ldo;閹黨&rdo;雖因魏氏而起,但所反映的問題,遠為廣泛、深刻,表明明朝的肌體已整體潰爛。
敘表之前,還有一點尚需澄清:魏忠賢搞出&ldo;閹黨&rdo;,王振、汪直、劉瑾等卻不曾搞出來,是魏忠賢特別能幹、才具過人嗎?絕對不是。魏忠賢其實是個很平庸的人,論才具,休說與&ldo;知識分子出身&rdo;的王振比,即比之同樣不通文墨的劉瑾,亦遠不如也‐‐‐劉瑾專政期間,著實顯露了一些政治能力‐‐‐魏忠賢其人,既無見識,處事也相當拙劣,以他罕見的熏天之勢,天啟帝崩後居然束手就擒,其愚可知。魏氏獨能在明代巨璫之中登峰造極,只是時勢使然。第一條,是永樂、宣德以來形成的倚信太監的政治機制;第二條,是嘉靖以來士風嚴重椓喪墮落;第三條,是趕上熹宗那等極度缺心眼兒、&ldo;至愚至昧之童蒙&rdo;{73}的皇帝。有此三條,魏式人物必然出現,而不在於是誰。甚至可以推斷,幸而此人是憨頭憨腦的魏忠賢,假若換做另一個見識、處事都更厲害的角色,朱明的天下極可能就被別人奪了去,而不能再苟延殘喘近二十年,思宗朱由檢連充當亡國之君的機會都不會有。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18)
魏忠賢,直隸(河北)肅寧人。其父親名叫魏志敏,母親姓劉。{74}他娶過妻子,生有一女。他的為人,《酌中志》和《玉鏡新譚》的描述出奇一致,鹹用&ldo;亡【無】賴&rdo;一詞。怎樣一個&ldo;無賴&rdo;法?道是&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