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第1/2 頁)
是啊,如果不早慧,何以身為岐王的李範願意帶著他到&ldo;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rdo;的楊宅遊賞,又何以有《集異記》中生動的一幕……
年輕的王維在岐王的帶領之下來見太平公主(還有人說是玉真公主。不過,這位公主能掌握試官大權,而且開元初沒有別人吧,應該就是那位太平公主‐‐關於這一點,學術界也在爭論,暫且以太平公主來寫吧)。這是怎樣的一個少年呢?&ldo;妙年潔白,風姿都美&rdo;,&ldo;風流蘊藉,語言諧戲&rdo;,文雅而不失靈活。當他詠誦自己的詩作時,公主大驚: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為是古篇的佳作,卻皆出於這個少年之手!
笑倚清風立秋水&iddot;詩人王維(2)
然而王維的表演並沒有結束,因為,他不只有著詩情畫意,也是位音樂家。一曲《鬱輪袍》聽得眾人如痴如醉,滿座動容。詩畫樂俱工俱佳,即使是歷史上也沒有很多這樣的極品文人。以這樣的才華,解頭(解元)自然非他莫屬‐‐其實,這才是他們此行的本意,就是要和張九皋那個事先定好的&ldo;解頭&rdo;爭一爭。
有人說這是作弊。然而在唐朝,這是再正常不過的&ldo;幹謁&rdo;。幹謁,就是自己推薦自己。
這有什麼不好?這有什麼不對?這是對自己的肯定,是對自己的認可。連自己都不敢正視自己,那麼自身價值何在?韓愈不也曾為千里馬甘老於枯廄而悲而嘆而憤‐‐世上哪裡會處處都有伯樂呢?於是唐朝人充滿自信,踏上幹謁之途。自然,到後期幹謁的味道越來越不純正,那是後來的變質,然而在開始,這卻是一個很好的自薦途徑。
王維以自己的多才多藝贏得了這次幹謁的勝利。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又怎麼會扳動小有名氣的張九皋,怎麼會讓公主改變初衷……
經過幾年洛陽之旅,加之成功地取得了解頭,王維以二十歲的年齡便走上仕宦之路。學而優則仕,當時進士人數並不多,&ldo;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rdo;,王維二十左右便成為進士,這在唐朝也算是少數了。
既然當了官,那麼作為家中長子的王維無可推卸地承擔起撫養弟妹的義務(王維的父親早亡),從此告別少年時代,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二、前路白雲外,孤帆安可論
初入仕途的王維便碰了釘子。看來他畢竟還不老道。
可是,老道、圓滑又有何用?因為他很可能捲入的是政治的傾軋。
不就是舞黃獅嗎?哪有這麼嚴重。
是啊,單是舞黃獅當然沒有這麼嚴重。可是,如果有政治因素呢?唐玄宗雖有和兄弟關係不錯的名聲,可是&ldo;自今已後,諸王、公主、駙馬、外戚家,除非至親以外,不得出入門庭,妄說言語!&rdo;的一份詔書卻透露出他到底還是不放心的。這時王維就作為一個和諸王關係不錯的人被清理出長安了。
這很出乎王維的預料吧,因為只得意了這麼短的時間,便嘗到了貶謫的滋味。他去了濟州。
王維在濟州生活了十年。
這十年中,他的髮妻去世了,他從此孤身度過了餘下的三十年。這十年,他由當初的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轉為漸明世事的成熟男子。十年中,他的好友祖自虛去世了,十年中……總之,這十年中發生了太多的事。
十年後,他終於可以再次回到長安,再續少年時的舊夢。
當他看到了文人宰相張九齡時,他的政治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他寫詩給張九齡&ldo;賤子跪自陳,可為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