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2 頁)
許多主角在古代沒過多久,就能拉出一隻數目不小,縱橫天下無敵的軍隊,並不真實。
首先,是武器的因素。眾所周知,現代軍隊使用的是熱兵器,即是我們熟知的槍炮。
槍炮子彈,都是要由金屬鑄成,沒有適合的工業體系,僅憑幾個心靈手巧,技術精湛的古代匠人,根本不可能生產出大規模裝備軍隊的兵器。除非你統一了天下,將天下所有匠人弄在一起,開了個大工坊。即便是這樣,在那個文盲遍地,手藝靠摸索的時代,生產出的東西合格率肯定不高。
如果是想要拉起一隻少量的武裝也許可行,但大規模絕無可能。必須,也必然要發展科技,建立工業基地。這建立工業體系的過程,又是一段艱辛之路。
想當年,條件那麼艱苦,那隻隊伍也擁有著自己的兵工廠,雖然裡面生產出的武器質量不高,但不可能真做著歌詞裡面的事&ldo;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rdo;。要是那樣,恐怕那隻隊伍早就被消滅,也不會有後來解放全國之事。
白夜現在處於起步之際,可他十年磨劍,有了一點工業基礎,也只是那麼一點,他的那幾個基地便是最有力的後盾。
其次,是人員的因素。人員可分為士兵和指揮者!
古代軍隊對於士兵很少有重視者,軍官往往忽視士兵感受,全憑個人勇武和官銜統領軍隊。這些士兵從軍只是為了吃糧,在一個文盲遍地的時代,跟他談什麼民族大義,什麼榮譽歸屬,全特麼是扯淡。你給我錢糧,我替你賣命,就是這個時代士兵們最真實的寫照。
由此,在戰場上,一旦傷亡率超過一個上限,軍隊便會崩潰,便會譁變。不要提什麼忠誠,什麼為國捐軀,在生死麵前,都不算事兒。縱觀歷史,這些士兵們做的已經很好,想想宋末和明末,那些為蒙元,為滿清帶路的讀書人還少嗎?
白夜建立軍隊的初始,便仿照記憶中那隻鋼鐵般的隊伍設立,每一隻隊伍都設立了輔導員,輔導員不參與軍事後勤,只管軍隊思想教育。白夜要讓這些士兵識字,讓他們脫離文盲,最終讓他們明白,他們是為何而戰,後方已經沒有退路。
由於兵器差異和戰爭方式不同,古代戰爭時,有時能見到主帥親自披掛上陣,衝殺四方的場景。這在現代,是很不可見的,指揮者是軍隊的首腦,是命令發出的中樞,他們要做的職務便是分析收集的情報,然後做出軍事計劃和指揮,而不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
在白夜的教導中,這群軍官秉承了這種思想。他們要對自己所處的軍隊瞭解,對武器瞭解,對敵人瞭解,對戰場瞭解。白夜帶著特戰小隊參與計劃執行,那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人選,他是唯一。
在這樣的古代,要想直接找出一個對槍炮等武器,對現代軍隊瞭解的指揮者並不容易,不是每個人都是李雲龍。何況李雲龍,自稱是個大老粗,是個文盲,可跟著那些知名的指揮者,翻過雪山,走過草地,對於一隻軍隊如何建設,兵種武器如何構成,怕是早就了熟於心。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李雲龍自始至終,都算不上一個頂尖的指揮者,指揮一個師,一個軍或許尚可,但真正數十萬人的會戰,他只能參與其中,而無法指揮。這也是他後來在軍事學院中認真學習的原因,因為他發現了自身不足。
李雲龍被我們喜愛,我們更多的是喜歡他的直爽性格,他的機智幽默。
在古代條件下,找出一個合格的近現代或者現代軍隊指揮,實在比造出一群現代士兵還難。白夜花了整整十年,摸著石頭過河,從最初為商隊護行,到剿滅山賊盜匪,一步步摸索,才有了現在幾十名初成規模的軍官體系。
再者,是後勤因素。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古至今,都是一句至理名言。
後勤是現代軍隊最大的保障,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