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第1/3 頁)
怪不得。怪不得千機門在江湖上能異軍突起,怪不得他都能將封王的李元鈞招攬到千機門下。以柯宗山為主導,千機門為表,瀾滄黨為裡,主江湖朝廷兩方,輔車唇齒、相得益彰。
推測再合理也皆是推測,得不到證實,但已經足以教段崇警醒。
……
張妙手在府上逗留數日後離去,傅成璧則乖順地遵從段崇的命令,好好養傷。
段崇回到六扇門繼續追查沈鴻儒被殺一案,誰料中途旁生枝節,又冒出來個幾個瑣碎案子。因與沈鴻儒有關,喬守臣拜託段崇分神關照一下此事。
段崇正為了亂黨一事明察暗訪,多日不休,好不容易空出一隻手來看陳情書,又好不容易才按住了想用拳頭關照喬守臣的衝動。
喬守臣見他臉色不好,笑道:&ldo;難道段大人也認為這是雞皮蒜毛的小案子不成?&rdo;
段崇沉聲說:&ldo;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這案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現在喬大人任新政魁首,這應當是你的責任。&rdo;
這案子的根源應當從兩年開始說起。
韓仁鋒一案中,流民叛亂,乃是柯宗山任首輔期間所施行安撫政策遺留下的惡果。
要說沈鴻儒此人看上去光風霽月,手段也夠黑的。
沈鴻儒當時就要借流民叛亂一案痛斥柯宗山。他的一干門生本就是口誅筆伐的好手,寫出來的文章再經沈鴻儒一潤色,眾人拾柴火焰高,很快,批判柯宗山的文章在大街小巷到處傳說。
百姓哪裡知曉真假,聽風就是雨,自以為捕捉到甚麼秘聞,便當真理,也不過兩年,就將柯宗山在民間貶得一文不值,說他領首出臺的策令皆是為了給他那群養得貪官汙吏料理爛攤子。
試問,他的政策該不該改?自然要改。加上去年首推新政時,沈鴻儒在賦稅上的改革令百姓收到了立竿見影的好處,因此很得民心。
沈鴻儒踩著柯宗山的名聲為新政做足了民眾的思想準備,在民間一呼百應。
這可教他從前在朝廷上的政敵恨得牙根兒癢癢,這群人下了朝回府躺在床上,成天也不想別的,就想著怎麼給沈鴻儒添個堵。
之前礙於文宣帝也對新政全力支援,他們沒想到甚麼好絆子。這不沈鴻儒前腳一走,貌似平穩了還沒到一個月,這批官員後腳就生起事來。
因為去年秋闈中推行改革,各州監考官乃是沈鴻儒一手任命,為得就是由中央直接監督地方,防止科舉出現徇私舞弊之事,故而他們就將矛頭指準了各州的監考官。
生得事不大,他們糾出了每個監考官從前犯過的錯寫成奏摺,呈報皇上。
這些錯包括甚麼張大人養了三房妓女卻冷落糟糠之妻,致其含恨而終;甚麼趙大人有點兒理不清的金錢糾葛,欠著別人百十兩銀子不還;還有龐大人的侄子在當地參加了鄉試,期間跟人打架鬥毆,最後竟也中舉了……諸如此類,碎嘴得要命。
生得事也不小,皇上看了奏摺後,立刻責令喬守臣調查清楚原委。
段崇知自然明白文宣帝所擔憂的,此時正值新政方興未艾之際,此等小事也絕對輕視不得。
如果任由言論在民間發酵,不出半個月,養妓女的張大人很有可能就成了殺害妻子的殺人犯;欠錢不還的趙大人就是搜刮民脂民膏,強取豪奪的惡匪;侄子中舉的龐大人一定是私相授受,任人唯親的貪官。
這些事好調查也好處理,就是十分繁瑣麻煩,段崇現如今已經無暇分身。
正當他準備拒絕,想讓喬守臣將此案移交刑部處理之時,無意中翻到最後的落款,上有聯名上書官員的名字。
段崇一眼瞧見幾個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