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和六國的格局沒有深刻的瞭解,對敵我雙方的力量沒有正確的估計,缺乏戰
略頭腦和眼光,此時的秦始皇可能就要按照李斯的作戰方針行動了。
然而,秦始皇沒有行動。他開始以自己的宏才大略正確估計和判別敵我
雙方的力量,以及韓非與李斯兩種不同方針的得失。
秦始皇清醒地認識到,秦國的軍事力量比任何一個諸侯國的力量都要強
大,若單個較量,秦軍無疑佔絕對優勢。但是,秦國面臨的是關東六國的敵
人,若以秦國兵力對六國總兵力,優勢則歸對方。滅六國不能四面出擊,而
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無疑是正確和明智的。要想各個擊破,就必須防止諸侯
合縱。六國中,韓國最弱、趙國最強,如按李斯的戰略方針,&ldo;先取韓以恐
他國&rdo;,就很可能再&ldo;恐&rdo;出一個以趙國為首的合縱抗秦的強大勢力。公元
前241 年、趙將龐■統帥趙、楚、魏、燕、韓五國之師合縱伐秦,就是以趙
國為首聯合起來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不能再蹈復轍。韓非的主張無疑是
為先打破諸侯合縱考慮的,是一種新的形勢下戰略目標的發展與轉移。&ldo;舉
趙&rdo;以擊其頭,使六國群龍無首,同時&ldo;親齊燕&rdo;以斷其身,合縱難以形成。
秦始皇以一個戰略家的傑出才智,不顧李斯等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決定
採用韓非的戰略方針:遠交近攻,舉趙亡韓。作出了集中主力,打擊趙國的
具有重大軍事戰略意義的抉擇。
公元前236 年,秦始皇派名將王翦、楊端、桓■率30 萬大軍進攻趙國。
當時趙國大將龐■正率兵與燕國交戰,秦軍乘虛而入,佔領了上黨郡及河間
地區。第二年,秦軍又攻下平陽、武城。趙國軍隊陣亡十餘萬,大將扈輒死
於亂軍中。公元前233 年,秦軍又一舉攻下了趙國的赤麗、宜安,兵臨邯鄲
城下。趙國危在旦夕,急從北方調回正在防禦匈奴的名將李牧。李牧所率軍
隊為趙國的精銳之師,從北方返回後,士氣高昂,銳氣逼人。李牧以出色的
軍事才能指揮將士和秦軍在邯鄲城外進行了一場血戰。結果是秦軍遭到了攻
趙以來的第一次慘敗,指揮戰鬥的主將桓■由於戰敗而畏罪潛逃燕國。第二
年,秦國大軍再次進攻趙國,又被李牧指揮軍隊擊退。
儘管秦軍兵敗,但趙國的勢力已大大削弱,禍不單行,公元前230 年趙
國又出現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戰爭的消耗,災情的折磨,政治的昏暗,此
時的趙國已成強弩之末,滅亡之日為期不遠了。
趙國自身難保,聯縱已不可能。趁此良機,秦始皇派兵一舉將小小的韓
國拿下,昏庸無能的韓王被俘。
李牧儘管兩次大敗秦軍,但未能挽救趙國滅亡的危局。公元前229 年,
秦軍大將王翦、楊端兵分兩路撲向趙國。久經沙場的宿將李牧、司馬尚率趙
軍拼死抵抗。兩軍進行了數百次廝殺,均遭巨大傷亡。將士血染戰袍,屍骨
遍地,苦苦搏擊一年之久未分勝負。秦始皇親臨現場觀戰,以鼓舞壯士不惜
全力拿下邯鄲。與此同時,他採用尉繚&ldo;離間其君臣&rdo;之計,派人用重金賄
賂趙國權臣郭開。郭開貪利而向趙王誣告李牧、司馬尚欲謀叛亂,只守不攻,
作戰不利。不辨真偽的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