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1/2 頁)
中活埋的。
隨後,程學華根據坑的位置和出土的器物推斷,類似的馬廄坑絕非僅此
一處,它一定像兵馬桶軍陣一樣成一個龐大的整體,從而構成秦始皇陵園整
體陪葬佈局的一個完整單位。
他開始率人在坑旁分南北兩路進行鑽探。一個月後,馬廄坑的位置和排
列形式全部探明,整個單位佈局為南北向三行排列,每行千餘米,以坑的密
度推算,至少有200 座陪葬坑。為確切證實鑽探後的結論,程學華又率隊試
掘了36 座陪葬坑,出土器物除跟第一座坑類似,還發現了陶盤、銅環、鐵斧、
鐵鏟、鐵燈等不同的陪葬品,並在陶盆、陶罐類意外地發現了一批陶文:
大廄4 鬥3 開
左廄容8 鬥
大廄中廄小廄
這些陶文的發現,為確定陪葬坑性質提供了確切文字依據。&ldo;大廄&rdo;、
&ldo;中廄&rdo;、&ldo;小廄&rdo;等文字,無疑秦代宮廷的廄名,從而進一步證實這批陪
葬坑象徵的是秦始皇宮廷的馬廄,或者說象徵著秦始皇生前宮廷養馬的場
所。鐵叉、鐵鏟、鐵斧為養馬的常用工具;陶盆、陶罐為養馬的器具;穀粒
和穀草是馬吃的食物;陶燈和鐵燈,則是夜間餵馬人的照明燈具。
馬廄坑的發現,為研究史料缺少記載的秦代養馬習俗和馬廄的編制機
構,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馬廄坑發現和試掘後,鑽探小分隊分成兩組,一組在陵園東側繼續擴大
鑽探範圍,一組赴陵西開闢&ldo;第二戰場&rdo;。
1977 年春,陵西鑽探組在內外城之間發現了和馬廄坑類似的陪葬坑31
座。排列形式亦是南北走向的3 行排列法,只是間隔比馬廄大些。為揭示陪
葬坑的內容和奧秘,鑽探隊對中間一行17 個坑進行了試掘。出乎意料的是,
這17 個坑中只是各自存有一個長方形的瓦棺,沒有其他器物出土。考古人員
將瓦棺的頂蓋揭開,只見裡面存有一具動物骨骸和一個小陶盆,陶盆的形狀
與馬廄坑出土的相同,只是動物骨骸要小得多,顯然不再是馬。經過科學研
究鑑定,這些動物的骨骸分別為鹿及禽類。
既然已有動物骨骸,說明它的性質和馬廄坑是相同的,只是這裡的飼養
者沒有在坑內。那麼,這組陪葬坑是否不再設飼養的圉人?
考古人員帶著疑問,對東西兩側陪葬坑又進行了區域性發掘,則發現每個
坑中都有一件跽坐俑,其造型和神態與馬廄坑出土的踢坐俑極為相似,只是
有幾尊陶俑和一號兵馬俑坑的陶俑一樣高大,姿態不是跽坐而是站立,雙手
不同於踢坐俑平放於腿上,而是揣在袖中。從姿態和服飾推斷,這幾尊桶的
身份要高於踢坐俑,可能是主管飼養事務的小官。
從試掘情況分析,中間的17 座應為珍禽異獸坑,而兩邊則為踢坐俑或立
俑。如果馬廄坑象徵的是秦始皇的私人養馬場所,珍禽異獸坑也該是宮廷的
&ldo;苑囿&rdo;。兩組不同的陪葬坑在充分揭示了秦代宮廷制度和皇家生活習俗的
同時,也讓後人透過歷史塵封,更加清晰地窺測到秦始皇的思想脈絡和政治
心態。
儘管千百年來人們對秦始皇的所作所為議論紛紛,褒貶不一。但馬廄坑
和珍禽異獸坑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