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第1/3 頁)
無獨有偶,嘉慶九年(1804)發生了一件僧人混進神武門的案件。這位和尚法號了友,安徽寧國府涇縣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了友的妻子和兩個兒子相繼死去,了友悲痛欲絕但迴天無術,心無所繫的他決定出家,就在梵覺寺受戒並領有度牒(僧人執照),隨後就四處遊募化緣。嘉慶九年(1804)正月間,了友在浙江參拜完普陀山後忽然心竅一開想進京求見皇上,想著皇上能賞給他主持再賞臉應請南巡。想入非非的了友就從江南、山東一帶一路募化往北而來。三月二十五日抵京後在各處寺廟住歇,因他有度牒就常進皇城內遊募,並屢至東華門外跪拜想趁機進宮,但因&ldo;稽查嚴密&rdo;沒能進去。雖然如此了友晉見之心不死,他繼續一邊募化一邊等待時機。春去冬來,一轉眼多半年過去了,十一月二十四日這天寒風朔朔,了友又到東華門外觀望,被守門護軍趕走,但執著的他並沒有離去,而是來到景山東門外忍飢挨凍一直呆到深夜約五更時分。了友見有幾個人打著燈挑著食盒往這邊走來,憑他的經驗判定八成是往宮裡送食的人。於是,他就悄悄的跟在後面輕鬆混入神武門內,走進右東夾道。但大內宮深、牆高、夜黑、燈稀,一心想見皇帝的了友也不免緊張無措,就順著牆往南走,可這次沒走多遠就被巡夜的護軍拿獲。皇上當然很快得知此事,他既怒於一個僧人竟敢破禁入宮,又怒於宮闈重地竟能如此輕入,諭令嚴懲。最後了友被勒令還俗,依擅入神武門者本律上加一等杖責六十,流放一年,再枷號兩個月示眾,期滿後送交安徽巡撫衙門折責充徒。當晚神武門值班的護軍官三達色等被從重杖一百,照例革職;護軍明通等也被革退差使、從重杖一百,先行枷號一個月,滿日鞭責後交本旗管束;神武門至東夾道失察的護軍交護軍統領鞭八十免其革退;職官諮送兵部照例議處。一場痴人說夢般的故事在相關人員捱打受刑之後化為泡影,禁城門禁也顯漏破綻。
2.大內失竊案
除了&ldo;小販賣饃&rdo;和&ldo;僧人朝聖&rdo;這些偶然事件之外,禁廷之內還常有盜案發生。
嘉慶十六年(1811)十二月初十日這天,在紫禁城中靠近皇帝辦公生活的內廷,負責宮禁的領侍衛內大臣值班的景運門內,當班的內閣中書屈廷鎮的海龍皮褂後襟被小偷割開了一道口子,幸發現及時賊人沒能得手,屈大人也無太大損失,但在宮廷大內皇帝的眼皮底下、有成千上萬護軍的防衛,朝廷大員竟被割破皮褂差點失竊,顯而易見大清的面子已先丟一份。這一事件驚動了當朝的嘉慶皇帝,在查無結果的情況下立即頒發上諭加強門禁。真可謂:賊膽包天,太歲頭上動土;禁城行竊,大臣囊中取物。
鑾儀衛是清宮廷掌管車駕儀仗的機關,在紫禁城東華門內有一座鑾儀衛的庫房‐‐鑾駕內庫,裡邊存放著鹵簿、法駕等帝後典禮儀仗所需的器物,多為精選的金、銀、珠、寶和精美的絲織品特製而成。內庫平常大門緊鎖封條把門,日夜有人看守,即使給皇帝準備鹵簿、后妃們準備儀仗也得嚴格履行手續,並且還有專人監督。但問題還是出現了。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初十日一大早,在鑾駕內庫值班的官員驚恐地發現,鑾駕內庫門上封條被撕壞,鎖頭被撬落,庫門被開啟。趕緊進庫點查,發現庫裡純金器物八件不脛而走,金提爐、金香盒、金瓶蓋等也不翼而飛。皇上隨即下諭嚴查,但時過兩月,二百多人受審後也未查出個什麼結果來。道光皇帝只好下旨嚴懲有關官員,結果當日帶班和值班的官員德凌阿等降二級呼叫並罰俸二年,管庫官等也被降一級呼叫並罰俸一年。一場大內失竊案就如此草草收場不了了之。
人們常說&ldo;船裡漏不了針&rdo;,但有意思的是大內這條針扎不進的&ldo;船&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