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第1/3 頁)
第一部分
第7節 順治帝出家行為
這份《遺詔》的撰擬,在《清聖祖實錄》康熙帝實錄卷一中記錄,是在初六日召原任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到養心殿,奉完旨意後在乾清門撰擬的。這段記載,又有奉寫遺詔的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王熙的《自撰年譜》為佐證。年譜中,王熙記述了被傳旨召入養心殿、聆聽完順治帝旨意後起草詔書、三次進呈三蒙欽定的全過程。王熙在《自撰年譜》還寫到,在進入養心殿之後,順治帝對王熙說,我得了痘症,恐怕是好不了了。另外,在兵部督捕主事張宸的《平圃雜記》中記錄,初六日,也就是《實錄》中記錄皇帝&ldo;大漸&rdo;的那一天,在傳諭大赦的同時,還傳諭民間不得炒豆,不得點燈,不得倒垃圾。因為這種禁忌只有在皇帝&ldo;出痘&rdo;‐‐患&ldo;天花&rdo;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所以人們佐證順治帝是因為罹患天花而去世的。但是,又有學者提出,&ldo;天花&rdo;這種急性傳染病的症狀是高燒昏迷,病人在死前是不太可能神志清醒的,所以順治帝不可能像王熙寫的那樣,親自口授《遺詔》。
《遺詔》是否出自順治帝本人,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從檔案館儲存的《清聖祖實錄》和其他文獻儲存單位的一些僧侶文獻中可以看到,順治帝是病逝了。
在《清聖祖實錄》卷一中我們可以看到,安放順治帝遺體的梓宮棺材,在順治十八年二月初二日1661年3月2日)被移放到景山壽皇殿。其後,繼位的康熙皇帝在所有應該致祭的日期都前往致祭。卷二中又記載,在四月十七日這一天,康熙皇帝來到安放著順治帝梓宮的景山壽皇殿,在舉行了百日致祭禮以後,將順治帝的神位奉入了乾清宮,以等待選擇吉日奉入太廟。二十一日,則舉行了&ldo;奉安寶宮禮&rdo;。這說明,到二十一日時,順治帝已經被火化了,因為&ldo;寶宮&rdo;二字的意思,是骨灰罐。
關於順治皇帝被火化的詳細記錄,在官方記載的檔案裡尚無記錄,但《旅庵和尚奏錄》中則寫明,臨終前,順治帝對近身的僧侶特別囑託,因為祖制是火葬,而且自己又信奉佛禪,所以希望如果茆溪森和尚能趕到,就由茆和尚主持火化,如果趕不到,則由位於北京的善果寺和隆安寺來主持。旅庵和尚即本月旅庵,是寧波天童寺主持木陳氳牡蘢印d境朐謨φ偃刖┦卑閹帶到了順治帝的身邊,同另外一些入宮的和尚一起,為順治帝宣講佛法。本月旅庵的奏錄,記錄的是自己及他人與順治帝的奏對,真實性極強。而順治帝提到的茆溪森和尚,是湖州浙江吳興報恩寺主持玉林l的弟子。茆溪森對佛法的闡釋,曾深深打動了順治帝並由此得到深度信任。據《五燈全書》記載,茆溪森和尚在接到旨意後兼程趕抵北京,於四月十七日的一百祭日,為順治帝舉行了火化儀式。這就與《清世祖實錄》記錄的百日祭奠、逢迎神位和安放寶宮相吻合。
所以說,順治帝是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的子刻,逝世於養心殿。病因可能是天花。他的遺體在四月十七日被火化,骨灰存於&ldo;寶宮&rdo;內。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的《清聖祖實錄》卷九記載,該&ldo;寶宮&rdo;在康熙二年四月二十四日1663年5月30日)黎明,被起程移奉孝陵,在六月初六日的戌時十九點至二十一點,同孝康皇后和端敬皇后的寶宮一起,被安放在地宮的石床上,並掩上了石門。
由此,關於順治帝在二十四歲這年離宮出家、朝廷以其病逝為託詞的猜度,不過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傳奇故事而已。但順治帝在十七年(1660年)十月,於西苑(中南海)萬善殿,由茆溪森和尚為其舉行了皈依佛門的淨髮儀式,則是史實。只不過剃光頭髮意欲出家的順治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