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第1/2 頁)
嘉慶皇帝城府很深,他知道只要太上皇乾隆還活著,就動不了和|,而且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乾隆的旨意,弄不好反而於己不利,所以他韜光養晦,事事順從太上皇,不發表自己的見解,政事不做任何更張,實際上就是容忍和|繼續專權,只把和|的一舉一動看在眼裡,卻絲毫不動聲色。當有人向他說和|不好時,他反而批評說,我正要依靠和|來治理國家,你們為什麼要反對他呢?甚至有事要奏明乾隆,嘉慶也有意託和|代奏,表示對和|充分信任。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試探,嘉慶終於將和|麻痺了。
嘉慶二年(1797),領班軍機大臣阿桂病故,和|順理成章地成了領班軍機大臣。這時,大學士王傑因看不慣和|已稱病告退,董誥丁憂回了老家,和|在軍機處說一不二,可以任意呼風喚雨了。加之,乾隆日益老邁,記憶力下降,&ldo;昨日之事,今日輒忘,早間所行,晚或不省&rdo;。和|出納帝命,口銜天憲,頤指氣使,為所欲為,&ldo;封擅甚於前日,人皆側目,莫敢誰何&rdo;。
但是,盛極而衰,和|的好運已經到頭了。一進入嘉慶朝,和|就接二連三地遭受家庭的不幸。嘉慶元年七月,被和|視若掌上明珠的次子才兩歲就夭折了。一個月後,其情同手足的弟弟和琳在貴州軍營染受瘴氣身亡,使和|如失臂膀,打擊很大。次年,和|又添新痛,他唯一的孫子又夭折了。到了嘉慶三年二月,結髮妻子馮氏也撒手而去,和|雖姬妾如雲,但與馮氏感情很深,他曾寫下多首詩悼念亡妻,其中有&ldo;今日我哭伊,他年誰送我&rdo;之句。斯言如讖,在連續三年家中死去四個親人後,和|本人的死期也不遠了。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八十九歲高齡的乾隆壽終正寢,和|的靠山頃刻間倒下了,嘉慶已經無所顧忌了。但是,嘉慶沒有馬上對和|動手,當天還任命和|與睿親王淳穎等一起總理喪儀大事。不過,也就在同一天,嘉慶在悲痛忙亂之中仍不忘傳旨召他的老師朱即速回京,就已經發出訊號了。
初四日,嘉慶專門發了一道上諭,譴責前方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將帥&ldo;惟思玩兵養寇,藉以冒功升賞&rdo;,矛頭已直指後臺的和|。當天,即突然解除了和|、福長安的軍機大臣之職,命其晝夜在大內守靈,不許出入,隔斷二人與外界的聯絡,將其軟禁在宮中。
初五日,給事中王念孫、御史廣興等紛紛上疏,彈劾和|種種不法情狀,這可能是經嘉慶特別授意的。
初八日,在公佈太上皇乾隆遺詔的同時,嘉慶宣佈革除和|、福長安的一切職務,交由刑部收監,並命成親王永 、儀親王永璇、額附拉旺多爾濟、定親王綿恩及大學士劉墉、董誥,兵部尚書慶桂等負責查抄其家產,會同審訊。
十一日,在初步查抄、審訊後,嘉慶宣佈了和|的二十大罪狀,主要有欺君罔上、壓擱軍報、任用私人、僭越制度、貪婪聚斂等,並通報各省督撫,命其討論定罪,也就是要他們都表個態。嘉慶在上諭中處處譴責和|獲罪於先皇乾隆,那麼在大喪期間處置這位先皇的寵臣也就名正言順了。
正月十六日,直隸總督胡季堂議覆奏摺首先上達,折中稱&ldo;和|喪心病狂,目無君上,蠹國病民,貪黷放蕩,真一無恥小人&rdo;,請皇上&ldo;特頒諭旨,立將和|照大逆律押赴市曹,凌遲處死&rdo;。嘉慶御批:&ldo;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員並翰詹科道悉心妥議具奏&rdo;,若有不同意見,&ldo;自行封奏亦可&rdo;。實際上,就是以此折定下了基調。同時,嘉慶又發布了一道上諭,重申和|的二十大罪狀,並有所補充。
正月十八日(1799年2月22日),在京文武大臣會議,奏請將&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