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清宮檔案揭密 > 第150頁

第150頁(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穿越修仙開局仙尊巔峰炸翻異?仙行盡以劍證道之葉凌虎嘯乾坤:萬物傳奇異世錦衣,以運為餌垂釣萬物御獸小道士小林修行記惡靈纏繞踏天之路!黎橫曦空穹域修仙界的二道販子天上掉下一個小神仙九世仙戀青雲仙夢張悅的逆襲家族修仙:從青元陳氏到舉族飛昇開局乞丐逆襲成大佬我,大玄逍遙侯,劍道魁首!獸世:一個儀式師的成神之旅絕世魔醫,神帝別追

會試後,接下來的殿試為等額考試。雖然所有參加殿試的人都將金榜題名,但是,金榜上題名的次序將直接影響每位進士今後官運的走向,同時對自尊也是個挑戰。清代殿試排名分三甲,一甲賜&ldo;進士及第&rdo;,二甲賜&ldo;進士出身&rdo;,三甲則賜&ldo;同進士出身&rdo;。曾國藩是道光十八年(1838)的進士,殿試成績不很理想,只排名在第三甲中,也就是說是個&ldo;同進士出身&rdo;。按例三甲進士不能留京做官,要放外任。當年曾國藩走路子託人,費盡周折才進了翰林院留在了北京。但&ldo;同進士出身&rdo;始終是他心中的隱疼。後來,他做兩江總督時,一次宴客做對子。座中有人出&ldo;如夫人&rdo;,另一個姓李的應對&ldo;同進士&rdo;。頓時曾國藩臉色遽變。

清代殿試一般在保和殿舉行。試題由皇帝親出,閱卷大臣盡由一品大學士與六部尚書們組成。嘉、道以前,皇帝有時會親自升殿監考。殿試畢,按例要舉行盛大的傳臚典禮。屆時,皇帝坐殿,王公大臣們都到位列班,新科進士們也都穿著朝服,頭戴三枝九葉冠,列隊前往接受皇帝的檢閱。傳臚官在隆重的禮樂聲中依次唱名新科進士,進士們應名出班列隊,向皇帝行禮。傳臚後,新科進士正式產生,禮部將填好的金榜張貼在長安街頭詔示天下。

傳臚後還會舉行一系列的慶典,進士們不但要入宮赴&ldo;榮恩宴&rdo;,還將與老師同鄉等搞各種&ldo;團拜&rdo;。最後進士們還得前赴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參加隆重的&ldo;釋褐禮&rdo;。釋褐,就是脫掉了百姓的衣服,標誌著成為&ldo;公僕&rdo;。進士們的名字還會被刻在太學前的進士題名碑上,與日月同輝,天地齊壽。

第四部分

第72節 金字塔下落榜多

在清代,孩子們一生下來,即被灌輸科舉文化。啟蒙讀物之一就是大宋真宗皇帝趙恆所做的《幼學文》,詩中雲:&ldo;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rdo;公開鼓勵人們從小就為&ldo;金榜題名&rdo;而奮鬥。

科舉的進步之處就在於&ldo;使草野寒酸登進有路,不假憑藉,可致公卿&rdo;。在清代,朝廷一向稱科舉為&ldo;掄材大典&rdo;,標榜&ldo;珊網無漏&rdo;,&ldo;選無遺珠&rdo;,目的就是欲舉天下之賢智才能,鹹納於其彀中。

但科舉的名額畢竟有限。在清代,一般全國秀才的名額約在兩萬五千名左右;鄉試錄取名額在一千五百名左右;會試錄取名額在二百五十名左右。從童試到會試,淘汰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對於寒窗青燈計程車子們來說,層層淘汰的現實無法繞過。

有人做過統計,在清代,一個人從童試開始到殿試,前前後後要經歷大大小小各級考試(包括各種複試)至少十多次。當然,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推論,必須建立在每一級考試都能一次透過的基礎上。而這種情況現實中十分罕見,更多的情形是,許多士子很可能在某一級的考試上原地踏步,蹉跎歲月。比如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科的殿試狀元,江蘇寶應(今寶應縣)人王式丹(1645‐1718),二十來歲考上秀才,中舉人時已是五十八歲。換句話說,王花了近四十年的時間,才走完了從秀才轉變為舉人的路。王式丹還算是幸運的,最後終於&ldo;金榜題名&rdo;,而更多計程車子則可能永遠&ldo;科場蹭蹬&rdo;、&ldo;窮經而死&rdo;。

&ld

目錄
我,捉鬼師,千里追妻[重生]修仙架空:山野小子的坎坷人生路你好,198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