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第1/2 頁)
而該書中涉及帝王負面形象的篇章,諸如《惡直》、《猜忌》、《無斷》、《失政濫賞》、《姑息》等篇中,找不到關於柴榮一個字的記載。這已經說明瞭問題。宋朝史官完全沒有必要為前朝皇帝柴榮諱惡揚善,他們只是如實記載而已。
不僅如此,《冊府元龜》也對柴榮進行了實實在在的好評,比如對柴榮的人品以及處事方式給予了極高的評價。&ldo;世宗幼而英悟,以嚴重自處。與賓客言,必低聲柔氣;商確古今及論攻戰之事,則縱辯高譚。詞理鋒起,故時人多之。&rdo;(9)
柴榮從來不仗勢凌人,在和朋友們閒聊的時候,他語氣非常和藹,甚至是&ldo;低聲柔氣&rdo;,生怕嚇著朋友。柴榮交朋友很平易近人,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非常有親和力。但論及天下兵事,柴榮則慷慨激昂,縱橫駁辯,言辭犀利,霸道天成,這才是千古一帝的做派。對強大的敵人強硬,才是真正的強硬。對手下人玩五門三道,耍盡花招,不是英雄所應為。
宋初史官對柴榮基本上都持正面評價,《冊府元龜》編撰諸官對周朝軍隊的稱呼是&ldo;王師&rdo;,這隻有宋朝軍隊才能享受到的待遇。陸遊卻厚此薄彼,將周軍稱為&ldo;周師&rdo;,將宋軍稱為&ldo;王師&rdo;(10)。《舊史》甚至稱周朝為我朝。相比之下,文瑩、陸遊、朱弁這些人以拍馬阿諛為能事,其史品比公認&ldo;奸臣&rdo;的王欽若差了十萬八千里。
北宋人王皥對五代也是非常貶低的,他見《舊五代史》內容繁雜,就援引劉宋裴松之注《三國志》的體例,著《唐餘錄》六十卷。王皥之所以把寫五代史事的書命名為《唐餘錄》,理由是&ldo;本朝當承漢唐之盛,五代則閏也。&rdo;(11)
宋人拍馬本朝,並不奇怪,但似王皥這樣,為了取悅本朝,不惜降低所承前朝的法統,卻不多見。王皥難道認為宋太祖趙匡胤是從唐哀帝李柷手上奪來的天下麼?將五代視為偏霸閏位的非正統政權,宋朝的法統性從何而來?如果契丹滅晉之後統一中原,王大人是否也會認為大遼上承漢唐,難道耶律德光消滅的不是石重貴,而是李柷?荒謬至極,不可理喻。
對於王皥自詡本朝上承漢唐之說,明人謝淛進行批評,謝淛不認為宋朝有資格與漢唐相提並論。&ldo;宋之盛時,已日與契丹元昊豸婁隙,而燕雲不復,淮北中失,偏安忍恥,僅撫遺民,女直侵其半,蒙古兇其終,其視漢唐規則已固不逮,而其受害之慘,使天地反覆,日月無光,三皇五帝以來之人民土地,一旦淪為夷狄,亦宇宙所未有之事也。&rdo;(12))如果說漢唐之後,明朝之前的漢族王朝中,有一個可以與鐵血漢唐相提並論的話,這個政權只能是郭威、柴榮打拼下來的鐵血大周!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攻擊柴榮的一些宋人基本上都生活在南宋初期,即高宗、孝宗時期。比如朱弁、洪邁、陸遊,這三位大文豪以攻擊、抵毀柴榮為樂事,必欲將柴榮抹黑成暴君而後快。洪邁還算客觀一些,正面評價過柴榮。陸遊身為鐵血主戰派,卻對比他更鐵血好戰的柴榮大加抵毀,實在是不可理喻。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