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內城之外是外城,外城南北長二千一百六十五米,東西寬九百四十米,周圍環繞六至七米厚的城牆,四面各有城門一座。外城比況鹹陽都城修建,城內築有百官府寺,武庫倉儲,膳食廚府,又築有珍禽異獸苑,百戲娛樂場,始皇帝出行所用的車馬儀仗,也折半縮小,以青銅鑄成,掩埋於此。外城西側北側,有武備守衛,相當於衛尉廬舍環繞宮牆駐防。
外城外的陵域,宛若秦都鹹陽郊外的關中。兵馬俑在陵域東,龐大的軍團,摹擬的是駐守關中、守衛秦都的中尉京師軍;青銅水禽坑在陵域北,栩栩如生的飛鳥,當是御用苑圉的寫照;至於數以百計的馬廄坑,無疑是京郊的皇家馬苑。陵域西北有官邸,當為奉侍園陵之官吏的居所。更遠有酈邑,特為奉侍始皇帝陵而修建的新城,有數萬移民。
始皇帝下葬之時,二世下令秦始皇后宮沒有子女的妃嬪全都殉葬。又聽從人言,怕工匠洩漏陵墓裡的機關秘密,待葬事結束,下令封閉陵墓裡神道外門,將工匠全部活埋其中。
馳道和直道
秦帝國的五大交通幹道,皆因始皇帝的巡遊出行而整備興作。五大幹道之外,尚有北邊道和直道,都是為用兵匈奴而修建的。
始皇帝是喜好旅遊的人,歷代皇帝巡遊天下,由他開風氣之先。從公元前221年統一天下算起,他一共做了十二年皇帝。十二年當中,他五次巡遊,西到隴西北地(今甘肅寧夏陝北一帶),東到膠東琅玡(今山東半島),北到九原遼東(今內蒙古、遼寧),南到會稽、長沙(今浙江、湖南),行程數萬裡,足跡遍及帝國各地名山大川,直到公元前210年死於第五次巡遊途中,方才停止馳行的腳步。
古代交通,天上無飛機,地上無鐵道,路面無瀝青水泥,馳行無空調大巴。百姓出行,背負盤餐行李,兩條腿走路。皇帝巡遊,乘輿馬車,雖說是飲食使喚,呼擁迎送,可以極盡帝國奢侈之極限,然而,泥土修築的道路,木材製作的馬車,雨雪風霜,寒冷炎熱,一路都是塵土飛揚,顛簸晃蕩,至於沐浴方便,更是有種種難處。用我們當今的旅遊標準來衡量,始皇帝巡遊也絕對稱不上是舒適的出行,如果沒有強烈的慾望動力,斷然難以頻繁遠行。
天下統一以後,為了巡遊出行,始皇帝開始對秦帝國的交通做大規模的整備修建。他下令用馳道將全國主要地區連線起來。馳道,是不同於普通道路的高速行車道。大體說來,各地路況不一,最完美的馳道路寬五十米左右,高出地面,由多層夯土築成,寬闊平坦。馳道是三車道,中間道是皇帝專用道,未經特別許可,他人不得擅自使用,兩邊為旁行道,可供吏民使用。馳道兩旁植有樹木,用青松楊柳、槐柏榆檜,綿延間隔,壯觀秀美通暢。
馳道以首都鹹陽為中心,溝通帝國東西南北,與其他道路輻射連線,西去有隴西北地道,東進有三川東海道,南北有河內廣陽道,東南有南陽南郡道,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又有遼西會稽道,四通八達,縱橫交錯。
隴西北地道。由鹹陽沿渭河西去,過雍城進入隴西北地(今甘肅東部、寧夏陝北一帶)。支道可以抵達西垂和犬丘。越過隴山,可至涇水源頭之雞頭山,再沿涇水河谷回到鹹陽。公元前220年,始皇帝第一次巡遊,走的就是這條道。這一帶地區,是秦人先祖養馬生聚的祖地;雞頭山一帶,是秦人受周王召喚、定居稱秦的發祥地。始皇帝統一天下後,專程前往發祥祖地,將偉業之成功,告慰先祖。
三川東海道。由鹹陽沿渭河東出函谷關,並黃河南岸行,經三川郡洛陽,走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過碭郡,經泗水郡彭城(今江蘇徐州),一直抵達東海郡朐縣,大體走今天隴海鐵路的方向,是貫通帝國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公元前219年,始皇帝第二次巡遊天下,就是沿三川東海道一路東去,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