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2 頁)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始皇帝下令進攻匈奴。他任命蒙恬為大將,統領三十萬大軍出擊,佔領了河套地區。次年,蒙恬軍渡過黃河,攻佔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東北)、陽山(今內蒙古狼山)、北假(今內蒙古黃河河套以北,陰山山脈以南的地區),奪取了整個陰山地區和賀蘭山高地,迫使匈奴撤退到陰山以北、賀蘭山以西,失去了南進的基地。蒙恬軍取得軍事勝利以後,大軍繼續屯駐,在河南地區設定九原郡,移民作永久性的佔領,沿邊大規模修築城塞亭障,建立起設防的邊境;又修築從九原通達鹹陽的軍用高速公路‐‐直道,將首都和北疆直接連線起來。匈奴雖然一時被迫退出河套地區,勢力依然強大,其所控制的地區,西起阿爾泰山,東至遼河流域,秦帝國的整個北部和西部邊境,幾乎被匈奴包圍。接受始皇帝的命令,蒙恬進而將舊秦國、趙國、燕國的北部長城全部連線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建立起統一的北部邊防。負責帝國北部邊防的三十萬屯駐軍,稱北部軍,總部設在上郡,由蒙恬指揮。
秦攻滅楚國以後,對於過去臣服於楚國、由當地氏族首領和部落君長們自治的廣大百越地區,開始實行軍事攻擊。在軍事佔領後,比照郡縣實行直接統治。當時的所謂百越,是廣泛分佈於長江以南直到東南亞的古越族。分佈於今浙江紹興一帶者,稱為于越;分佈於今溫州一帶者,稱為東越;分佈於今福建福州一帶者,稱為閩越;分佈於今廣東及其以南者,稱為南越;分佈於今廣西及其以南者,稱為駱越(又稱西甌)。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將王翦挾滅楚之餘威,渡江攻滅于越,設定會稽郡,開秦用兵百越之端緒,軍威逼近東越和閩越。同時,王翦軍別部由湖南、江西方向滅楚南下,軍鋒已經抵達楚越交界的嶺南地區,與南越和駱越有所衝突。
秦帝國第一次全面攻擊越人的軍事行動,大約開始於秦始皇三十年。當時,秦始皇任命屠睢為大將,統領數十萬大軍南進。屠睢軍從三個方向,兵分五路,西南方向兩路進軍,分別走今越城嶺(今廣西資源和興安縣間)和今萌渚嶺(今湖南江華),攻擊駱越;中南方向兵分兩路,分別走今騎田嶺(今湖南宜章和郴州間)和今大庾嶺(今江西大餘與廣東南雄間),攻擊南越;東南方向一路,走今江西餘幹南之信江,攻擊東越和閩越。東南方面軍順利進軍,攻滅東越和閩越,設定閩中郡,實現了秦的直接統治。中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遭到南越和駱越的頑強抵抗,屠睢戰死,大量秦軍陣亡,秦軍深陷於越人遊擊戰的泥沼中達三年之久,無法完成對南越和駱越的佔領。
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皇帝任命任囂為大將,開始第二次大規模對越軍事進攻。這次軍事行動,增兵移民超過五十萬人,將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源源不斷地投入南越和駱越戰場,終於攻佔了嶺南地區,在駱越地區設定了桂林郡,在南越地區設定了南海郡和象郡,長期屯駐軍隊,實現了對百越的直接統治。秦帝國屯駐嶺南的軍隊及其輔助人員,數量以五十萬計,稱為南部軍,先後由屠睢、任囂和趙陀統領,大本營設在番禹,就是今天的廣州。
秦自建國以來,關中地區是國本所在的根據地,軍事佈局的重中之重。秦長年東進擴張,攻擊和防衛的目標指向關東六國,扼守關中東部門戶的函谷關是最重要的軍事要地,也常年屯駐重兵。隨著東進擴張的順利進行,秦的軍事重心逐漸東移,滎陽一帶成為新的軍事重地。統一六國以後,中原息兵,南北對百越和匈奴開戰,秦的軍事重心由中原向南北兩邊境轉移,上郡以北、五嶺以南成為重兵屯駐的要地。整個秦帝國的軍事佈防,成一外重內輕的格局,不僅內郡空虛,秦帝國本土‐‐關中地區的防務也鬆懈下來。
英雄周文
秦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