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1/2 頁)
章邯攻擊魏國,經過精心策劃。他對於齊國和楚國方面的救兵,早有圍點打援的充分準備。嚴陣以待的章邯軍主力,在臨濟城下大破齊、楚兩國援軍。戰鬥激烈而殘酷,齊王田儋和魏國丞相周巿戰死,楚軍潰退。魏王魏咎自度守城無望,決定開城向秦軍投降。降約簽訂生效後,魏咎焚火燒身自殺。戰國以來的戰爭中,對于堅守不降的城市,破城的軍隊往往實行報復性屠殺,稱為屠城。魏軍主力被消滅,援軍被擊潰,臨濟已經無法堅守,魏咎開城投降,是為了換取秦軍不對魏國臨濟軍民實行屠城。
魏王魏咎約降秦軍,對魏國臣民盡了儲存之責,不可不謂仁義;燒身自殺,沒有辱沒一國之主的尊嚴,不可不謂壯烈。
項梁輕敵喪了命
項梁因為一連串的勝利,滋生了輕視秦軍的情緒。這種情緒,由上而下,開始在軍中蔓延。而得到增援的章邯軍主力,趁夜突襲項梁軍大營,定陶城內的秦軍也呼應出擊。項梁軍被擊潰,項梁也被秦軍殺死。
臨濟大敗,田儋的弟弟田榮率領齊軍殘部從東北方向往齊國撤退;項它率領楚軍殘部,與魏豹一道東嚮往楚國撤退。攻破臨濟,消滅魏國,是章邯領軍出關、繼攻滅張楚陳勝以來的第二個重大勝利。滅楚、滅魏以後,章邯決定乘勝一舉攻滅齊國,於是揮軍緊追田榮,在東郡東邊的東阿城(今山東陽穀東北),將田榮包圍。
薛縣會議以後,項梁兵分兩路,一路派遣項它率領部分楚軍馳援魏國,自己則統領楚軍主力由薛縣誓師出發,西進北向,攻克薛郡西邊的亢父縣。項梁在亢父縣得到項它所帶來的敗訊,馬上認識到局勢的嚴重,迅速統領楚軍主力北上,直趨東阿援救田榮。在東阿城下,項梁軍與章邯軍展開了激戰,章邯軍失敗,被迫向西南濮陽縣(今河南濮陽南)方面撤退。項梁領軍追擊,在濮陽東再次與章邯軍交戰,章邯軍又大敗。章邯軍被截斷成兩支,別部一支往東退入城陽縣城(今山東菏澤東北),主力殘部由章邯帶領,向西退入濮陽城中堅守不出。濮陽是東郡郡治,在黃河南岸,緊靠黃河的主要渡口白馬津。章邯退守濮陽,迅速在濮陽修築護城塹壕,引黃河水流入其中,作長期固守的打算。章邯固守濮陽的戰略意圖,在於控制黃河水運渡口,維持補充受援的通道,伺機反攻。
濮陽戰勝後,項梁軍分成兩個部分,主力由項梁統領,追擊章邯,圍攻濮陽;別部一支由項羽、劉邦統領,往東追擊向城陽方向敗退的秦軍。秦軍退入城陽堅守,項羽、劉邦聯軍強攻破城以後,實行屠城報復。破城陽以後,項羽、劉邦聯軍南下進攻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由於城池堅固,守軍強大,未能攻打下來。項羽、劉邦於是放棄攻打定陶,南下繞過外黃縣,直插雍丘縣(今河南杞縣),阻擊由三川郡方面開拔過來的秦軍增援部隊,與秦軍遭遇作戰,大破秦軍,斬殺秦軍將領三川郡守李由。擊潰李由軍後,項羽、劉邦回軍北向,進攻外黃縣,呼應由濮陽抵達定陶作戰的項梁軍主力。
東阿之戰,是項氏楚軍主力與秦軍主力的第一次大戰。項梁起兵江東以來,一直活動在東楚邊郡,致力於整軍建政,未曾與秦軍主力交鋒對陣。新組建的軍隊,能否與秦軍對抗,尚在未知當中。初戰大勝,項氏楚軍的組織建制、裝備武器、士氣鬥志,都經受住了實戰的考驗,名副其實地成為六國反秦軍的主力和中堅。項梁戰勝秦軍的自信,由此大為增強。
東阿之戰後,項梁再戰濮陽又大勝秦軍,別部項羽、劉邦聯軍攻克城陽,在雍丘消滅李由軍,斷絕了秦軍西南方向的增援。章邯軍困守濮陽不出,項梁移軍向定陶逼近,在定陶再次擊敗秦軍,重兵包圍了定陶,準備一舉攻克。定陶是東方的大城,富裕的都市,曾經是秦昭王時的權臣穰侯魏冉的封地。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項梁因為一連串的勝利,滋生了輕視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