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製作四種燒麥皮(第1/2 頁)
甦醒進到了廚房,掃視一眼,就看到原本存放大米的地方又多出了一個米缸,上面用毛筆寫著‘響水貢米’幾個字。
幾步走了過去,然後一下揭開上面的蓋子,一陣米香撲鼻而來,甦醒眼眸微亮,精神也不由得微微振奮。
又用手往下掏了掏,抓出一把米粒在手,攤開一看。
這米粒通體渾圓豐滿,形似果仁,米質潔白,晶瑩剔透,觀之如同羊脂美玉。
“這響水大米果然是品質絕佳的粳米。”
甦醒不由得感嘆道。
其實粥根據時間和火候來分類,大致分為煮和熬兩種。
比如生滾白粥,講解的是有米粒分明,綿而不爛,米心要微微有嚼勁的口感。所以用的秈米,但相比粳米,雖然煮粥口感更有嚼勁,但有秈米本身黏性較低,油性偏弱,所以品質差一點的秈米煮出來白粥,感覺和白飯混開水一樣,這種粥水也叫清粥。
這時候就不得不加入少量黏性更大的糯米以及高湯作為輔助,才能做出既有嚼勁又不失香濃的白粥。
但這種生滾白粥雖然味道獨特,但也有個很大的弱點,那就是隻能現做現吃,時間一久或者重新加熱,口感和香味都會流失很大一部分。
但用粳米煮粥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而說是煮,其實用熬更合適些。
因此有句話講的就是兩種做粥的方式,秈米用煮,粳米用熬。
這是因為粳米口感質地比較硬,黏性和油性較強,更適合長時間的熬煮,熬出來的粥體更軟、更稠、最重要的是熬的時間越久越香綿,就算放上半天重新加熱,香味也不會流失,所以用來做底粥最為合適不過。
甦醒也沒再多想,而是在腦海中快速過了一遍底粥的製作流程。
對於熬粥已經爛熟在胸,甦醒取出一口湯桶,一次性加入大量的清水,上灶用大火燒開,然後將洗淨浸泡過的響水大米放入桶中,用大火繼續煮。
過了一會兒,桶中再次沸騰起來,只見潔白的米粒開始在水中翻翻滾滾,漂浮不定。
就這麼用大火猛煮,讓大米在水中不停沸騰翻滾,等聞到一股米香開始瀰漫出來的時候,便調成中小火慢慢熬。
抬頭看了眼大廳掛著的時鐘。
“十三點四十分。”
甦醒看了眼桶中咕嚕冒著的小泡,開始在心中默默計算著。
就這麼慢慢熬煮,至少需要一個小時以上,這樣才能熬出一鍋香濃的底粥。
不過熬底粥才只是剛開始而已。
時間還早,甦醒也不著急,所謂慢工出細活,這點他也非常清楚。
所以他就控制好火候,讓桶中的底粥慢慢的熬,然後注意中途每隔一段時間用勺子微微攪動,防止糊鍋就行。
那邊灶上響著細小的沸騰聲,甦醒這邊又準備開始做燒麥了。
做燒麥首先得做燒麥皮。
甦醒從旁邊的櫥櫃裡取出一包中筋麵粉,開啟一聞,能聞到一股淡淡的麥香味,就和剛剛現磨的一般。
好的麵粉必須要用優質的小麥,中國的河套地區就是世界三大最優質的小麥產地,而甦醒經過精挑細選之後,選擇了產自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河套平原的河套小麥。
根據系統介紹,這款小麥,是從最華夏古老的小麥品種中,按照每十萬粒對比挑選出最優質的極品冬小麥種,進行培育種植的。
而且系統種植的環境也還原了北緯40°的小麥黃金種植帶,所產的小麥經過檢測,其麵筋含量、蛋白質、粉質指標、拉伸指標、沉降值五大重要指標全部優異,被譽為“五項滿分”的冠軍小麥。
直接採用還帶有小麥坯芽的小麥,一起細磨成粉,這樣磨出來得麵粉,潔白如雪,又叫雪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