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2 頁)
縱觀整個德意志統一程序,可說其成功正是在於俾斯麥的運籌帷幄。由於他具有深遂的洞察力,對統一戰爭的時機與形勢估計得十分準確,採用正確的戰略方針,使分裂了五百多年的德國重新成為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為德國的社會發展創造了重要前提,是德國歷史發展中的一大進步。雖然統一後的德意志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餘,並且採取強權政治,扼殺了民主主義,並且由於俾斯麥對法國的殘酷掠奪使德法兩大國關係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為新時期歐洲國際關係佈下了陰影,為兩次大戰的浩劫埋下了種子,但是他的歷史功績始終是巨大和不可抹殺的。
4 群雄爭鬥智者勝--普法戰爭傳奇故事/中外戰爭傳奇叢書
1戰爭話題
2普法戰爭概況
3普魯士在戰爭中崛起
4法國拿破崙三世窮兵黷武
5普法爭雄勢必一戰
6戰爭的導火索
7&ldo;鐵血宰相&rdo;俾斯麥
8一份電報引發戰爭
9倉促宣戰後果嚴重
10普魯士沉著應敵
11實際統帥毛奇
12法軍進攻與普軍反擊
13上行下效勿忙逃跑
14萊茵軍團成了甕中之鱉
15皇帝屈從於皇后
16夏龍軍團鑽進捕鼠籠子
17普軍包圍色當城
18創造奇蹟的圍攻戰
19法國皇帝當俘虜
20第二帝國崩潰
21戰爭性質起了變化
22&ldo;國防政府&rdo;靠陰謀執政
23人民抗戰困難重重
24普軍對巴黎圍而不攻
25法國抗戰最終失敗
26兩次起義遭鎮壓
27巴黎新政府上臺
28簽訂戰爭和約
29德意志帝國在巴黎成立
30德國侵略者罪行累累
31法國內戰一觸即發
32巴黎公社在戰爭中誕生
33俾斯麥協助消滅公社
34保衛公社的搏鬥
35馬克思論普法戰爭
36恩格斯獲&ldo;將軍&rdo;稱號
37普法戰爭短評
3普魯士在戰爭中崛起
普魯士是一個典型的軍事封建王國。它的祖先系日耳曼民族中的一個騎士團,13世紀時定居到波羅的海南岸地區,稱為普魯士。後來,子孫日益繁衍,在那裡建立起普魯士公國。公元1701年,腓特烈一世獲得&ldo;神聖羅馬帝國&rdo;皇帝的允許,加冕為普魯士國王,普魯士由公國升格為王國。
此後,普魯士的歷任國王,透過各種手段擴充自己的疆土,先後從瑞典&ldo;購置&rdo;了福爾波門地區及什切青等城市,從奧地利手中奪取了西里西亞和東弗里斯蘭地區,從波蘭奪得西普魯士和內策行政區等。透過18世紀的發展,普魯士成了歐洲的軍事強國,成了德意志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中心。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普魯士國家的官僚組織、軍事組織及政治統治都獲得了鞏固。王室透過龐大的常備軍和日益增長的稅收,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建成具有軍國主義傳統的國家。
19世紀初期,普魯士已經成為統治北德意志的大國。但在1806年的對法戰爭中,它被法國拿破崙一世打得慘敗,按提爾西特和約規定,喪失了一半領土。此後,普魯士被迫進行了資產階級改革,只是國家大權仍然控制在王族手裡。
1815年拿破崙一世在戰爭中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