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玉米可以吃了(第1/2 頁)
週末,李昭又帶著蘇雅回家去了,兩人現在的關係已經穩定下來了,李昭已經在想什麼時候結婚了,他的想法是儘快。兩人本來就已經認識了幾年,再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相處,李昭覺得時間也差不多了。
現在李星已經改為一到兩個月回家一次,每天除了上學,就是在醫院裡實習,最近都不可能頻繁的回去了。王珺現在要回家也只能跟著李昭他們一塊了,這次就是騎著李昭的腳踏車,和兩人一起回去的,這樣有個照應。
現在李星的複習也走上了正軌,果然如李昭所想的那樣,他的老師總結的那些書目果然是有問題的,雖然內容上差不多,但深度上確實和醫科大的沒法比。他老師推薦的書目只能算是科普,只是大概解釋了原因,但本質的內容差不少。
考試的時候一旦遇到這樣的題目,按照老師給的書目最多隻能拿到一小半的分。這也是他們這些中專生很難直接考上大學的原因所在,你都不知道該複習什麼書,又怎麼能符合別人的要求呢,所以書目也是一種考驗。
還是有關係好辦事,醫院裡的醫生聽說李星準備考醫科大,還有醫生回學校的時候,順便幫李星打聽了該複習哪些書,就這樣,李星不但搞定了該複習的書,更是連筆記都有,有不懂的,還可以直接問醫院裡的同事。
這樣的情況下,李星基本上已經有八九成的可能考上醫科大了,最後那一兩成,主要看臨場發揮。這樣就已經很不錯了,已經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佔盡了優勢,如果這樣李星還考不上,那隻能想辦法讓他讀大專了,因為他不是那塊料。
回家先是檢查一番各個專案,還別說,現在和農業部掛上鉤以後真的有了很大的不同,現在村裡常有農業部委派來的農業專家指導,各個專案都有不少改變。
效果比李昭這個二把刀弄得強多了,一番檢查後發現,蚯蚓養殖現在不再是單一品種,雖然沒有像軍墾農場那樣有很多品種,但也變成了三種,現在也是在做對比試驗,看來應該是軍墾農場篩選出來的。
放到這邊也是和軍墾農場的進行對比,看看不同人養,會有多大差異,如果影響不大,那麼就算是可以進行推廣了。當然能這麼快走到這一步還是李昭的功勞,畢竟他幾年時間的培育,已經讓養殖有了一定的規模,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而現在有了各方面專家的出手,雖然時間還不長,但已經有了不少突破。其中最關鍵的菌種篩選,現在就已經有了突破,當然具體情況李昭沒有問,不過效果比李昭自己培養的強了不少,總體上來說,原料處理上可以減少兩三天。
蘑菇等菌類種植也已經開始了,不是李昭搞得那種試驗,而是真的開始種植了,現在搞了有幾畝地,李昭看了看,主要是平菇,也就是平時吃的最多的那種。
問了技術人員才知道,原來平菇種植已經開始推廣,去年就有地方種植成功了,李昭他們村是這次推廣種植的一個示範點。其他菌類種植還是處於摸索階段,比如軍墾農場種植的木耳,現在還會不時出現各種問題,也算是處於摸索階段。
看完村裡的情況,李昭也是大大的鬆了口氣,農業上面自己畢竟不是專業的,只是有想法,但實施起來還是有些力不從心的,很多細節李昭處理的都很粗糙。
不說別的,就單說養蚯蚓,李昭也只是將專案搭起來了而已,這不是李昭的技術有多強,僅僅是因為蚯蚓自身生命力頑強,從蚯蚓的分佈我們就能看出端倪。只要條件差不多,就可以養的活蚯蚓,這完全得益於蚯蚓的自適應能力。
現在則是不同了,現在只需要自己把握住大方向,技術的事情直接交給專家就可以了。由於生態農業的想法是自己提出來的,這些專家對自己還是非常尊重的,這不,知道自己回來看看,身邊就隨時跟著人,給自己解釋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