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給軍墾農場支招②(第1/2 頁)
看到眾人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李昭也很無奈,沒辦法,現在的農村太窮了,很多東西搞出來也沒法推廣。就說這幾樣裝置吧,都很簡單,破碎機或者叫切草機,就是一個架子,加上電機,然後電機連線一個刀架,上面固定刀,再在刀架周圍圍上薄鐵板,甚至鐵皮就可以,只要設計好轉速,就算完成了。
再有攪拌機,那就更簡單了,有立式和臥式,立式就是一個大圓桶,放在架子上,電機固定在下方,然後圓筒中間搞個軸,軸上固定幾個攪拌的葉片,下方安裝皮帶輪,然後電機帶動皮帶輪就能攪拌了,只要在圓筒上留好出口就基本完成了。而臥式的可以和立式搞相同原理的,也可以搞成外筒可以轉動的,總之都很簡單。
複雜一點的也就是造粒機,但也只是相對的,一種是直接用螺桿送料,把料擠出來的,這種比較複雜,李昭也不準備搞。另一種簡單的就是電機帶動磨盤和壓輥轉動,磨盤上有小坑,料下來後,磨盤和壓輥將料搓成顆粒。
李昭也是說到做到,很快就把幾種裝置的草圖畫了出來,傳動都是使用皮帶傳動,這樣製作更簡單,成本更低,只要算好皮帶輪比例,減速也很簡單。這時張師長也讓警衛員把簡圖拿給維修部門,讓他們看看能不能製作。
“最後還是要強調這個病蟲害,養魚和養其他的動物還有很大不同,那就是一旦生病,死亡的速度可能會非常快,這一點農場只能和大學裡的專家合作,讓他們研究解決辦法,我這裡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這樣我們可以大概計算一下,我們的投入與產出。據我所知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草魚每年大概可以長三斤左右,而草魚每天的食量大概是體重的3。”
“如果我們投入的魚苗按二兩一條計算,每年的生產時間能達到大概兩百七十天,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公式,01(1+x)270=3,那麼草魚每天的生長量就能算出,大概是是百分之一點三。”
“按每天的進食量是體重的3,那每年吃的食物量也能計算出來,大概是Σ=013(10131+…+1013270),最後得到的結果是每條魚每年大概吃掉七斤食物,如果我們放養二十萬尾草魚的情況下,我們大概需要投放七百噸的料。”
“你們可以詢問專家該怎麼養殖,我就不多說了。不過最後估計可以得到不少於十四萬條的魚,這大概是四十二萬斤。鰱魚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到時候只能看實際情況才能知道鰱魚長的怎麼樣,這個我倒是不能肯定。到時候魚餵養習慣了,捕魚也簡單,只要餵魚的時候,準備好網,先放到水裡,再餵魚起網…”李昭這時露出了一個大家都懂的笑容,眾人也明白這個意思。
聽到李昭給出的數字,在場的人哪裡還能淡定的起來,不禁議論起來,李昭給出的資料有些嚇人,他們守著這個湖也有好幾年了,但從沒想過這裡居然有可能養這麼多魚。特別是最後的計算,讓大家既感到不可思議,又覺得合情合理,讓人無法反駁。
李昭這時直接給出了養魚所需的一切條件,連需要的飼料量都計算好了,看樣子應該還很靠譜的樣子,估計差也差不了多少。而且結合李昭給的公式,基本每天需要的飼料量也能大概計算出來,這對養殖簡直太重要了。
其實這些是李昭在大學時候就計算過得,魚的食量也是他偶爾在網上看到的,他早在規劃李家村發展的時候就計算過這些。不過說真的,這個時代的農業真的和六十年後差的太遠了,李昭只是隨便在幾個方面出出主意,都能給相應的地方帶來很大的發展。
就說這個養魚,如果六十年後有這麼大面積,養殖戶也肯投錢,那養出來二三百萬斤魚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只是這個時代不太可能,李昭也不敢把步子邁那麼大,養得好還好說,如果養出問題,後果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