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閻應元死後,家丁猶存十餘人,皆因不降而被殺,陸正先也一同殉難。江陰縣衙,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舉火自焚,典吏陳明遇自己持刀與清寇血戰,身負重創,握刀僵立,死時,身子倚在牆邊,屹立不倒。
訓導馮厚敦自縊於明倫堂,妻與姊投井死。中書戚勛、諸生許用舉家自焚而死。諸生許王家,被清寇拘押時,&ldo;或勸曰:&l;君故明一諸生,未食天碌,何以身殉?&r;
王家曰:&l;君臣之義,豈論仕與不仕?公等復言。&r;&rdo;書生笪某,被清寇抓獲之後,&ldo;刑前嘆曰:&l;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為忠義而死,死之猶生也。&r;臨刑神色不變。&rdo;
嗚呼!中國軍民這視死如歸,以身殉國之精神,真可謂&ldo;驚天地,泣鬼神&rdo;矣! 八月二十二日,清寇開始屠城。
百姓或力戰到底,或坦然就義,都以先死為幸,婦女多貞烈,投河而死。七歲孩童毅然就義,無一人順從。
清鬼子屠城兩日後&ldo;出榜安民&rdo;,城內百姓僅剩&ldo;大小五十三人&rdo;而已。
&ldo;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為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獨閻、陳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向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南不至拱手獻人矣。&rdo;此言甚當,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江南各地望風披靡之時,閻應元以微末下吏憑藉江陰百姓的支援,面對強敵,臨危不懼,堅持了近三個月,擊殺清寇數萬人,重挫了清寇銳氣,鉗制了清寇主力南下,推動了各地的抗清鬥爭。
在城破以後,仍拚死巷戰,&ldo;竟無一人降者&rdo;。以閻應元為代表的江陰士民抗擊滿清的英雄事跡,凜凜氣節在中華反侵略史上留下了光彩奪目的一頁。若我國人還有明人之氣節。何叫300年後日寇親華,偽軍大盛?
閻應元,李定國,鄭成功,張煌言堪成明末四傑!彪炳千秋!!
本文轉載自歷史不容篡改和無恥戲說搞娛樂應該懂歷史
『天涯雜談』《紀念民族英雄閻應元殉國360週年》
作者:fcker 提交日期:2006-5-12 11:29:00
第一大暢銷書
清末革命者鄒容,著有《革命軍》鄒容‐‐‐‐《革命軍》的作者,為什麼才活到20歲?
1903年5月,鄒容的《革命軍》由章炳麟作序,革命黨人集資,由上海大同書局出版,立即轟動全國,被視為中國的&ldo;人權宣言&rdo;。先後翻印20餘版。各地為之紙貴,銷售量達110萬冊,為當時第一大暢銷書。許多青年竟相傳抄,偏遠地區竟賣到10兩銀子一本。
這部被譽為中國近代《人權宣言》的公開問世,嚇得清政府惶惶不安,勾結帝國主義查封了愛國學社和《蘇報》,逮捕了章太炎和鄒容等人,這就是1903年震驚中外的&ot;蘇報案&ot;。鄒容在獄中受盡□,於1905年死於獄中,年僅20歲。
魯迅說:&ldo;倘說影響,則別的千言萬語,大概都抵不過淺近直截的革命軍馬前卒鄒容所作的《革命軍》。&rdo;端方則說:&ldo;此書逆亂,從古所無,竟敢謗及列祖列宗,且敢直書廟諱,勸動天下造反,皆非臣子所忍聞。&rdo;《革命軍》如振聾發聵的霹靂,讀之令人熱血沸騰。
鄒容當時年僅18歲,字威丹,四川巴縣人。富商的兒子,自幼讀經史,不肯應科舉,常&ldo;薄堯舜,非周孔&rdo;。1901年出川,入上海廣方言館。次年赴日,就讀於東京同文書院。2月,劉成禺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