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2 頁)
一、屯田的興辦時間和地點
江南廣大地域,土壤肥沃,氣候溫暖,雨水豐沛,然而人口稀少,可墾地多,農業發展潛力極大。自春秋戰國以降,南方經濟文化日趨進步。漢末中原戰亂,人民大量南移,使孫吳在江南立國獲得眾多的勞動力和生產技術。|qi|shu|&oga;ang|三國之中,吳最後亡,孫氏在江南統治八十五年,透過廣大軍民的艱辛勞動,江南以至嶺南的開發,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日後東晉南朝所以能夠以江南半壁與北方經濟發達地區相對峙達二百七十餘年之久,是與孫吳時期的開發分不開的。
孫吳也和曹魏一樣,政府一切開支除仰賴廣大個體農民供給以外,還需興辦軍民屯田,以補充軍糧之不足。由於古代史家對農業生產記述很少,所以流傳至今的有關孫吳屯田史料比曹魏更缺乏。我們只能根據一些零碎而模糊的史料,試為蠡測與縷述。據《三國志》卷47《孫權傳》載:
黃武五年(226年)春,令曰:&ldo;軍興日久,民離農畔,父子夫婦,不能相卹,孤甚愍之。今北虜縮竄,方外無事,其下州郡,有以寬息&rdo;。是時,陸遜以所在少谷,表令諸將增廣農畝。權報曰:&ldo;甚善,今孤父子,親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與眾均等其勞也。&rdo;
以上材料說明:長期戰爭使農民兵役、勞役負擔十分沉重,生活至為困苦。所在少谷情況,使孫吳統治者感到頗有&ldo;增廣農畝&rdo;的必要,從&ldo;陸遜表令諸將增廣農畝&rdo;一語看,諸將均已從事屯田,但需擴大生產。至於孫吳開始興辦屯田的時間,還需稍加討論。據《三國志》卷58《陸遜傳》載:
孫權為將軍(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遜年二十一,始仕幕府,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
《陸遜傳》言遜死於孫權赤烏八年(245年),享年六十三。由此推知遜始仕孫權將軍幕府在建安八年(203年)。此後遜作過東西曹令史,估計遜出任海昌屯田都尉約在建安十年或稍後。但不能把遜任屯田官作為孫吳開始興辦屯田的時間。一般史家認為吳屯田晚於曹操建安元年的許下屯田。(奇書網整理提供)我以為從孫吳的主客觀條件看,孫吳也並非沒有在建安元年左右已開始興辦屯田的可能。因為江南戰爭較少,許多地區有安定的環境可以屯田。據《三國志》卷7《呂布傳附陳登》注引《先賢行狀》載,徐州牧陶謙於興平元年(194年)或稍前,表陳登為典農校尉,在廣陵郡東陽縣進行屯田。當時江東情況尚較廣陵安定。陳登既然能在廣陵屯田,孫策、孫權為什麼不能在丹陽郡或吳郡屯田呢?諸如以下情況,都存在興辦屯田的可能,如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孫策渡江南下,將揚州刺史劉繇從曲阿趕到豫章,繇將太史慈遁於蕪湖山中,自稱丹楊太守,並&ldo;進住涇縣,立屯府,大為山越所附&rdo;。此&ldo;屯府&rdo;可能即太史慈屯田處所,不然附慈山越何所食呢?太史慈被孫策俘獲後,大受親用。史言:&ldo;劉繇亡於豫章,士眾萬餘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撫安&rdo;之。慈完成任務後,孫策對劉繇舊部萬餘人如何發落,史未敘及,以情理度之,令之屯田,既為當時情況所需,即不能說沒有可能。又如《三國志》卷46《孫策傳》注引《江表傳》載:
(策)自與周瑜率二萬步騎襲皖城,即克之,得(袁)術百工及鼓吹部曲三萬餘人……皆徙所得人東詣吳。
《通鑑》系此事於建安四年(199年)。至於袁術部曲三萬餘人徙吳後如何安置,據《三國志》卷55《陳武傳》言&ldo;策破劉勳,多得廬江人,料其精銳,乃以武為督&rdo;。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