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第1/2 頁)
第七十七章:金刀無敵(四)
梁興一夾馬肚,又沖了過來。
這回小梁王柴桂可不敢再相讓了,畢竟人會失手,馬有失蹄。一時大意會釀成千古遺恨,到時後悔就晚了。
小梁王雙手一抖馬韁繩,白龍馬向著梁興猛然撲來。
雖然是梁興先起步,但小白龍何等神駿,幾個大跨步,已經越過中圈,撲到梁興馬前。
上回是小梁王要試探一下樑興的武藝,有意相讓。而這回是出全力,優劣立判。
兩人相距不到七八尺的距離。
小梁王手腕手臂一起發力,六十二斤重,一丈多長的青龍偃月金背大刀竟然被抖起了五六片刀花,往梁興當胸砍去。
春秋大刀刀法:舞花刷刀追身砍。
小梁王柴桂的刀法已經到了舉重若輕的境界。
梁興已經知道了小梁王的馬快,但還是沒能想到竟然可以快到這種程度,連忙運氣在手,舉起起三股託天叉當空來攔。
禁軍制式槍術:「舉火燒天」。
小梁王見梁興舉叉來擋,前臂緊縮回來,再行彈出,變砍為挑,用刀尖朝梁興的肋部從左下到右上斜斜挑去。
春秋大刀刀法:「關公提刀上灞橋」。
各位看官,春秋大刀的刀法是招招有來頭,式式有說法,這一招也不例外:話說當年關羽在屯土山被曹軍圍困,關羽與張遼約三事而後留在曹營。曹操厚待關羽,賜宴贈馬。關羽從汝南歸來,知劉備去向,決意辭曹尋兄,曹操張遼皆有意迴避不見。關羽不得已,乃掛印封金,留柬告辭,保護甘糜二位夫人上路出許都。曹操知關羽去志不可奪,率眾將送行,至灞陵橋,見關羽橫刀立於橋上,操贈以錦袍。關羽恐其有詐,以刀挑袍,揚長而去……
這招「關公提刀上灞橋」的要點是瞬間變砍為挑。進攻方向的改變力量的轉換和拿捏都需要非常精確,所以這招非常難練。一旦練成,威力無窮。
梁興用「舉火燒天」來抵擋小梁王的「舞花刷刀追身砍」,豈料鋼叉叉空,身體也被帶著前傾,心知不妙。忽見刀頭朝著自己右邊肋部挑來,抵擋已經來不及了,只好兩眼一閉,心想我要死了。
這時候兩馬相錯。不單是梁興,連四周的觀眾的心臟也一下子竄到嗓子眼裡。
難道又要死一個???
小梁王柴桂存心要收服梁興,見此情景,半途收刀變招,提刀翻腕,一刀往梁興頭頂劈去。
春秋大刀刀法:「白雲蓋頂呈英豪」。
「啊!啊!啊!」場下有很多人尖叫了起來,以為血腥的場面又再出現。
場下很多武生在想:「難道小梁王嫌挑死對手不過癮,非要把腦袋砍下來不可?」
刀光閃過,「咈」的一聲傳來,是金背大刀在梁興頭上掠過的破空之聲。
兩馬分開,各走一邊。
梁興只覺得頭皮一涼,左手沿著脖子往上摸去。還好,人頭還好好地掛在脖子上,只是頭頂的都頭制式鑌鐵盔連帶著頭頂的髮髻被砍飛,頭髮一下子散開。披頭散髮的,樣子狼狽不堪。
場下眾人鬆了一口氣。
梁興也明白髮生什麼事情,連忙勒轉馬頭,謝過柴桂不殺之恩,然後認輸離場。
張邦昌見此情景,連忙傳令鼓手起鼓,幫小梁王助威。
四周的武生也都一起拍手相慶。
小梁王柴桂提刀策馬,慢慢遛回自己的營地。這次向天下武舉子展示自己的恩威並施,感覺非常良好……
這裡小梁王柴桂兩個照面就乾淨利索地贏了梁興。那邊楊再興對牛皋和施全對周青也同樣是早早就結束了比賽。
牛皋對楊再興是最早結束比試的一對。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