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紅色記憶:紀事2007 > 第23部分

第23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夏時陸南沉網遊:我的寵物能進化成美少女帶著塔羅牌穿越到孤島求生聯盟:我,重新定義輔助!網遊:剛開局就超神了CSGO之走向巔峰斷絕關係後,法爺殺怪永久加屬性海洋求生,開局忽悠女明星做女友NBA:我打球真的只是興趣

幾個月間,張玉彪跟著燕龍溪走訪了30多個倖存者。畫像前,張玉彪會先跟倖存者聊一聊,以期在情感上與遇難者找到聯絡。那些慘烈的歷史,深深觸動了他。

給他印象最深的是倖存者常志強。

1937年,常志強只有9歲。大屠殺來臨時,他與父母、姐姐和4個弟弟正走在逃亡的路上。瘋狂的日本兵突然出現,瞬時殺害了他的6個親人。他的母親在臨死之前,還堅持著給他年僅兩歲的小弟弟餵奶。常志強看到母親胸口在汩汩地冒血,趕忙用小手捂上去,嘴裡還唸叨著:“媽媽,我給你捂著,我給你捂著……”但常志強留不住媽媽的生命,他兩歲的小弟弟,最終也被活活凍死了。說到此處,80歲的老人已經老淚縱橫。

我在南京採訪時,記錄了常志強遭遇的影片《南京》還在南京放映。看過影片的人,無不為之動容。為此常志強接受了各地記者採訪。反覆地回憶顯然給他的身體造成了傷害。我見到他時,他正戴著檢測心臟的儀器,坐在醫院的病床上。

我不忍心再向他提起那段慘痛的歷史。當老人看到我從張玉彪那裡帶來的他小弟弟的畫像時,非常高興,點著頭說:“像,真像!這就是小發。我這麼可愛的小弟弟,被日本鬼子害死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不是為了記錄仇恨

對於接觸到大量真實的細節和場景的編輯者來說,不帶感情地記錄那段歷史是不可能的。

顏玉凡對此深有體會。剛剛編輯《名錄》的時候,遇難者和倖存者的名字對她來說只是個符號。但隨著資料的豐富,那些遇難者和倖存者的形象漸漸豐滿起來。而她也深深地被這段歷史所震撼。《名錄》編輯過程中,她一度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那時候,我經常失眠。即便睡著了,也會夢到那些撲面而來的名字。”編輯即將完成時,她不得不離開這項工作,回家療養。

朱成山記得一天晚上突然接到學生顏玉凡的資訊,資訊中顏玉凡說她看了老師在電視臺做的節目,哭了。她問老師,這麼多年來接觸這些慘烈的歷史,是怎麼熬過來的?

朱成山這樣回覆她:“帶著感情去研究歷史是對的,但不要帶著仇恨,要有理性。我花了十多年時間為這段歷史吶喊,現在我覺得光吶喊不夠,還要有理性。”

採訪中,幾乎所有學者都對我強調要“理性地研究”這段歷史。

王衛星說,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記錄仇恨,而是為了不讓悲劇重演,讓人類從悲劇中吸取教訓。大屠殺不是哪個民族的悲劇,而是全人類的悲劇,人性的悲劇。以這樣的情懷進行南京大屠殺的研究,不會增長仇恨,只能讓人們以史為鑑,更加珍惜和平。

他說:“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南京大屠殺不像納粹屠殺猶太人那樣被西方世界所熟知。我覺得,某種程度跟我們的敘述方式有關。張純如站在人性的高度進行敘述,人道,是人類共同的語言。”

2005年,在南京召開的納粹屠猶與南京大屠殺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一位以色列學者說:“我希望,當人類再有災難發生時,我們不再成為受害者,不再成為旁觀者,更不成為加害者。”

這,也許就是我們強調牢記歷史的意義所在。

血防:新中國第一場疫控戰爭

唐錚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1958年6月30日,身在西子湖畔的毛澤東主席,揮毫寫下了兩首後來為全中國家喻戶曉的《七律?送瘟神》。因為這兩首詩,餘江,這個江西省東北部的小縣,從此名揚神州。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在半個世紀前,那曾是

目錄
黑萌進化史群星文明:我載入了MOD穿越之魔女法則那一場盛世煙花一念天堂泡總裁 簡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