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第1/2 頁)
赫爾穆特&iddot;倫特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一日組建新的夜戰大隊‐‐第二夜戰航空團第二大隊時,任中隊長的是施奈爾特中尉(原不萊梅威塞爾飛機公司的試飛員)、普林茨&iddot;察&iddot;利佩和貝克爾。
貝克爾後來成為德國夜戰部隊有名的空戰能手。他每天都要用幾個小時給年輕的飛行人員講述自己作戰的經驗和教訓,作為他們的前車之鑑。
貝克爾向他的後輩們推薦了一種理想的打法:在爬升的同時緊緊咬住轟炸機的下方開火,這樣,轟炸機長長的機身勢必在你打出的子彈中飛過。貝克爾熟練地掌握了這一戰術,他擊落過三十二架敵機,而自己一次也未被擊中。
貝克爾上尉和他的通訊員施陶普上士在取得擊落敵機四十四架的戰果之後,就再也沒有返回基地。這兩位夜戰技術能手陣亡了。他們是晝間在德意志灣第一次攻擊美國的&ldo;空中堡壘&rdo;時被擊落的。
卡姆胡貝爾將軍把防線一點一點地延長。他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一道從挪威南部一直到地中海的夜戰防線,使夜戰基地網遍佈整個德國領土。整個組織臃腫龐大,幾個基地組成一個夜戰區,幾個夜戰區組成一個師。各師都在柏林近郊的德貝利茨、施塔德、伊納姆‐‐迪倫、梅斯,慕尼黑近郊的施來斯海姆等地構築了地下指揮所。加蘭德把這種地下指揮所叫作&ldo;戰鬥歌劇院&rdo;,部隊裡的人們則把它叫作&ldo;卡姆胡貝爾電影館&rdo;。
儘管雷達網擴大了,但組織體系卻依然如故,仍然是與地面導航緊密相連的夜戰組織體系。每架戰鬥機只能在各自狹小的雷達引導空域內進行攻擊,當時還沒有想到跳出&ldo;華蓋床&rdo;的界限進行追擊。
如果敵人的轟炸機系單機入侵,採取這種方式是有效的,如果敵人大機群進攻怎麼辦呢?如果敵機以密集編隊的方式突破少數的&ldo;華蓋床&rdo;那又如何抵擋呢?
然而,正當夜戰部隊保衛著本國的西部地區,卡姆胡貝爾將軍致力於建立德國空中屏障的時候,人們的注意力卻都轉向了東方。因為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三點十五分,在東方開始了&ldo;巴巴羅薩作戰&rdo;‐‐向蘇聯的進攻。經驗與教訓
1.開始,英國的夜間轟炸機和德國的夜間戰鬥機需要的氣象條件是相同的,即儘量是無雲、晴朗的夜空。否則,雙方都不能完成任務。夜戰的成功取決於視覺狀況的好壞。所以,建立探照燈帶(照射區)是合乎邏輯的。但是,迅速發展起來的雷達預示著敵我雙方不久將可以在黑暗中發現目標。因此,誰在高頻兵器方面領先,誰就將掌握主動權。
2.一九四一年,德國派遠端夜間戰鬥機部隊到英國出擊基地去打擊它的轟炸機是很有遠見的。但是,不應該僅僅滿足於用一個大隊的兵力去完成這一使命。後來,這個大隊被調往地中海戰區一事表明,德國最高統帥部沒有認真考慮本國的國土防空問題。
3.嚴密建立起來的&ldo;卡姆胡貝爾防線&rdo;是一種同&ldo;華蓋床&rdo;直接聯絡起來的夜間防空體系。但是這個體系只能在敵機零星入侵的情況下發揮作用。而對付象一九四二年五月末以後那樣的幾千架飛機的大規模空襲,這種防空體系就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了。(待續……)第七章 &ldo;巴巴羅薩作戰&rdo;第一節 追殲蘇聯空軍攻擊高度4000米!作者:[德] 卡尤思&iddot;貝克爾 第七章 &ldo;巴巴羅薩作戰&rdo;第一節 追殲蘇聯空軍
一九四零年秋,空軍首腦機關在接到元首決定進攻蘇聯的秘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