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3 頁)
剛開始,布萊克尼一心想從歷史上證明溥儀是自願登上&ldo;滿洲&rdo;皇位的,圍繞這一點,他和溥儀在你問我答之中捉起了迷藏。
&ldo;證人退位後仍保留著皇帝尊號嗎?&rdo;布萊克尼的提問一開始就讓人莫名其妙。
溥儀停頓了一下說:&ldo;按照清朝退位時的約定,政府每年支給我400萬元年薪,我同時還佔有紫禁城的一部分,可是實際上並沒有按照這個約定施行。&rdo;
布萊緊接著又問:&ldo;證人在歷史上是不是曾有過一次復闢舉動?&rdo;
溥儀:&ldo;那是我12歲的時候張勳搞的。&rdo;
布萊:&ldo;後來中國違反了退位條件,在1924年馮玉祥政變以後便停止了皇帝待遇,不再支給年薪,證人對此不滿嗎?&rdo;
溥儀:&ldo;我雖對這種武力政變不大滿意,但我也很想離開宮中。我當時的心境可以由莊士敦所著的《紫禁城的黃昏》一書說明。&rdo;
&ldo;1924年&l;滿洲&r;不是土匪橫行嗎?&rdo;布萊克尼一步步把溥儀引向了自己布好的局。
溥儀答道:&ldo;治安紊亂,匪賊橫行,這是常見的事,而且別的國家也有這種情形發生。&rdo;
布萊:&ldo;那時&l;滿洲&r;治安混亂,外國不是為了保護本國權益而必須出兵嗎?&rdo;
溥儀:&ldo;對我來說這只是報紙的知識。當時的日本在&l;滿洲&r;是從事侵略行為的,而且還唆使便衣隊從事不法行為。&rdo;
布萊:&ldo;那時不是俄國侵略北滿嗎?&rdo;
溥儀:&ldo;不知道!&rdo;
布萊:&ldo;在張作霖、張學良統治之下能算是善政嗎?&rdo;
溥儀:&ldo;張學良統治時期的滿洲是中國領土,與&l;滿洲國&r;情形根本不同。但如果你說張學良統治下的狀況不夠理想,那我也可以承認不夠理想。&rdo;
&ldo;是不是可以說:當時滿洲如果有個善良的統治者出現,也是可以統治好的?&rdo;布萊克尼似乎已經看到自己的計謀就要得逞了,他急切地問道。
誰知溥儀並沒有上他的當,而是斬釘截鐵地說:&ldo;不知道!&rdo;
這時,季南檢察長表示抗議說:&ldo;律師的訊問與審判相距甚遠,早已超越範圍了。&rdo;布萊克尼不得不分辯說:&ldo;我是試圖考察證人的知識和記憶力的可靠性。&rdo;這一辯解獲得了審判長衛勃的接受。然而,布萊克尼已經看出,無論他怎樣兜圈子,溥儀也是不會上套的,他索性轉動話鋒,開始直截了當地質問溥儀是否有復闢的想法。
對於布萊克尼律師無休止的糾纏,溥儀用&ldo;不記得&rdo;三個字,不置可否地對付他,使布萊克尼少校由焦急而激怒,卻又毫無辦法。當年的報紙還曾把溥儀&ldo;受律師盤詰突失記憶&rdo;當作新聞刊登。
◆ 鬥智鬥勇
1946年8月21日,溥儀第四次出庭作證。這次出庭,溥儀和他的對手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式的惡鬥,把前幾次已經掀起的軒然大波推向了新高潮。
布萊克尼律師一上來就以連續不斷的訊問發起攻擊。圍繞著溥儀是根據自由意志成為&ldo;滿洲&rdo;皇帝,還是被強制不得不當&ldo;滿洲&rdo;皇帝這個問題,法庭展開了論戰。
由於布萊克尼反覆提出雷同的問題,衛勃庭長非常不滿,遂問道:&ldo;律師到底是想證明什麼呢?&rdo;布萊克尼坦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