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第1/2 頁)
脆弱的。
沒過多久,自由民主黨與基督教聯盟黨有關選舉權之爭。終於為這脆弱
的聯合敲響了喪鐘。這是後話。
聯邦議院就外交政策的辯論終於來臨。德國社會民主黨,一如既往大唱
反調,堅持了它反對阿登納德國統一政策與巴黎協定的立場。1955 年12 月2
日,在辯論中,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奧倫豪爾宣告:從日內瓦外長會議的結局
中,德國社會民主黨確認,聯邦政府以往外交政策的全部計劃已經表明是錯
誤的。阿登納所認為的&ldo;聯邦共和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迫使蘇聯放棄
它的德國佔領區最有效的方法,這個願望並沒有實現。相反,他的擴軍
政策至少給了蘇聯一個稱心的藉口,拒絕重新統一。&rdo;奧倫豪爾又明確反對
有關聯邦共和國擴軍的義務。這是阿登納為向西方確保聯邦政府絕對遵守巴
黎協定而提出的。
這就是日內瓦會議為聯邦德國國內政治帶來的結果,它使聯邦德國國內
政治分歧加劇了。按阿登納自己的說法,日內瓦精神是不現實的,也是極其
不幸的,這種精神將聯邦政府的對外政策拖入了一種極其危險的境地。阿登
納設想的聯邦德國第一步應首先爭取在西方聯盟內獲得主權,建設西德統一
的實力基礎,因此阿登納選擇了向西方一邊倒。但是這種做法必然會使需要
面向東西雙方的德國統一受到影響,阿登納於是寄望於西方在冷戰中將戰勝
蘇聯,這樣會迫使蘇聯按有利於西方的方案解決德國問題,這種設想的依據
是東西冷戰尖銳對立,西方實力超過蘇聯。阿登納只要堅持兩點,這種基礎
上的德國統一就會有希望,即必須確保西方承認聯邦德國是整個德國唯一合
法政府,以及德國統一必須遵循和平與自由原則。但是,日內瓦緩和的空氣
使得西方國家對德政策出現了變化跡象,東西雙方都顯露出使德國分裂固定
化的意向,儘管西方還沒能公開表示承認民主德國,卻已默許東西關係現狀,
這對阿登納政策是一個極大的&rdo;毒害&rdo;。社民黨和自民黨完全有理由就此認
為巴黎協定的簽署也就意味著德國分裂的合法化,也就意味著德國統一的遙
遙無期。因此,日內瓦會議之後,阿登納非但沒能贏得他盡力爭取的反對派
‐‐社會民主黨的支援;也失去了聯合執政的自由民主黨對他政策正確性的
信任,在德國統一的問題上,社會民主黨和自由民主黨都對阿登納及其政策
失去了信心。
《紐約時報》當時評論道:
&ldo;經過八年的民族的自我訓練,西德從紛亂之中變得擁有主
權與繁榮昌盛,德國的民主又開始轉向一種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權
勢的政策,這種政策曾經導致魏瑪共和國的滅亡。這一點表現在
反對聯邦總理阿登納正直的親西方的隱秘叛亂之中,這種政策已
經使德國獲得今天這樣的地位。這場叛亂只會在德國的新盟友中
引起憂慮。&rdo;
受日內瓦空氣影響的並不僅僅是聯邦德國的政治家,西方世界其他國家
同樣也受到了一次大的衝擊,這在蘇共二十大後西方輿論的反應中很清楚的
表現了出來。阿登納所擔心的西方國家會將德國統一與歐洲安全分裂開來的
做